中国的毛笔书法蕴藏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基因,书法的表现形式和所书写的内容构成二元对立统一的美学表达。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经典, 书法艺术的灵魂在于入格求变。 然而, 篆隶真行草诸体, 草书变化最为丰富, 最具艺术境界。书法的变化是一个经年累月, 积沙成塔的缓慢理性过程, 而支撑这一理性变化, 达到出神入化境界离不开技法的成熟积累和对中国文化深层次理解的积淀。
尤本林与影视巨星张铁林老师同台泼墨挥毫,共庆《断金》墨尔本演出圆满成功
尤本林先生 临池濡墨垂五十寒暑,其书法修炼按照中国书法源流, 涉猎篆隶真行草诸体, 循序渐进, 扎实苛严。近年,他见于媒体报端或应邀参展拍卖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艺术特点, 即传承经典,碑帖兼融, 不落时畦, 融铸自家风貌。
从艺术脉络传承上讲, 尤先生的书法艺术可谓一源二岐。 所谓一源, 即早期启蒙于唐人法楷书。所谓二岐, 一则是对母校南京大学李瑞清、胡小石、侯镜昶等碑版派书风脉络的承袭。 二则是受同乡先贤、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的影响, 对草书艺术的追求,实践和探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他追随时任《全国大学语文》副主编的侯镜昶教授学习中国书法理论,直至先生1986年末殉职于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任上。 在先师的细心指导下,他于书法穷根溯源, 上至金文、汉隶,六朝碑版,下及唐宋明清诸家, 系统学习, 扎实地掌握中锋、侧锋, 方笔和圆笔的正确应用。其碑帖临摹分泛临与精临, 以期对不同朝
尤本林在话剧《断金》演出庆功宴上为剧组题字
代书家艺术精髓从了解和掌握两个不同层面去领悟和吸收。尤先生的书法学习走过一条非常宽卓的道路, 即所谓取宏用精。他把广泛
尤本林为祖国建国70周年创作的行草书展览作品
学习古代碑帖遗存作为一种理性体验。 他的一个直觉感受是不走长征路,焉知长征苦!《散氏盘》和《石鼓文》使他体会到方笔多折, 断而后起;圆笔多转, 换而不断,刚而非石, 柔而非泥。学篆得中锋之妙笔,学隶得八分之体势。《郑文公碑》取其坚实严密。 《张猛龙碑》 取其方笔之最, 中宫收紧, 四面开张,凡此种种。经过多年的广猎博涉, 他对多种书体的结字和用笔都由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最终体现在草书实践中的厚积薄发。
中国书法从甲骨文至篆隶真行皆有段代特征, 唯草书自东汉张芝以降, 贯穿历代, 延续至今, 最具艺术境界,成为书法艺术的珠穆拉玛峰。1975年当代草圣林散之为家乡新建的滁河公路桥题写的 “晓桥”二字开启了这个初中一年级就成为班级黑板报刀笔吏的同乡后学对书法艺术追求的智慧之光,激励尤先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几十年的书途苦旅。
尤本林在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秦兵马俑与蔡国强艺术展》贵宾展开幕式上为来宾们题写书签
尤本林先生于而立之年开始涉草, 初临《大观帖》, 两年下来,所学甚勤, 所获甚微,线条结构模糊凄迷, 薄于血肉, 乏于情感。现在回想起来, 他觉得那是自己一生中学习书法走过的一段刻骨铭心的弯路。 究其原委, 他认为当时对草书的形和势缺乏基本和系统的理解, 而且缺少行 书的过度。由正书径入草书, 从理、法上讲缺少理性承应和对接。书法的学习, 特别是草书的学习是一个较为理性的追求过程。
尤本林2010年创作行书作品 见贤思齐
为了弥补自己的行书短板, 他回头潜心系统学习历代经典行书, 从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唐李北海的《法华寺碑》、《麓山寺碑》,《李思训碑》,宋代《黄山谷书经伏波神祠》,米芾《绍溪帖》和《蜀素帖》, 元代赵孟頫《洛神赋》、《祭亡妻尺牍书》等著名碑帖。行草书则系统临写唐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和元代边武行草《千字文》。
有了上面诸多著名行书碑帖的实践背书, 等到尤本林先生步入之天命之年再研习草书时, 他完全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去实践和领悟草书。同时, 他也真正理解黄宾虹、胡小石、林散之皆强调用笔宜涩不宜滑的道理。
尤本林先生草书研习基本上承袭了同乡先贤林散老的艺术路径,法宗大王,心揣手摹《大观帖》、《十七帖》,着重把握晋草之韵。 游戈于颠张狂素, 于唐怀素之《草书千字文》和《怀素自叙帖》用功至深,体会草韵、草狂的转变。 旁及《祝允明草书洛神赋卷》和 《王觉斯草书诗卷》和《王铎草书卷经典》, 体会明清草书个性华艺术特点。而连启功先生当年都顶礼膜拜的林散之草书,他更爱不释手,每每悉心揣读, 却未刻意临摹林老的草书遗墨。 他认为同一个家乡, 隔代人的草书, 不应为同一个面孔。即所谓有所同, 而又有所不同, 最终和而不同。 然而, 对林散之先生草书的鉴赏,他却享有出蓝之誉,非常人所及。
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尤先生, 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一种一如继往的工匠精
尤本林行书作品《鬼谷子第22篇.扭转乾坤》
神,枕籍研读, 临池无辍, 勤于翰墨, 更勤于思考。华夏五千年文化流传至今,靠得是不屈不挠的传承。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外大中小学生开始学习中文, 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他认为随着“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实施和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的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书法艺术的国际传播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ESG(环境、社会、治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26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朱江)据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敏任华......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