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民声面对面文摘:观国庆阅兵有感
时间:2019年10月10日来源:市场报网络版《民声面对面》

《民声面对面》文摘——作者:刘瑞 轻烟拂渚,微风欲来,56门礼炮,70响轰鸣。战士们正步铿锵,堂堂气;含光闪耀,伶俐威;越过那红色的地毯驶向升旗仪式。看,那耀眼的五星红旗仿佛在向世界诉说着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

  指缝太宽,时间太窄,从1949到2019,弹指一挥间,70年过去了。当我们站在建国70年的历史坐标点追忆往昔,所见所闻不应仅是翻腾的波涛和激荡的风雷,更应从高端审视新中国红色文化和精神力量探索前行的足迹,从深处感知其沉沉跃动的脉搏,并从中梳理和采撷历史的智慧之光,以更好地启迪未来。

传递时代的“红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红色独特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正向文化价值,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红色文化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在70周年的欢庆晚会上锣鼓的表演为晚会献上了精彩的一幕。锣鼓是陕北红文化的代表之一,那热烈、鲜艳的红色锣鼓代表了吉祥与喜庆,代表了中华儿女不顾一切对“红”文化的热烈和追求,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不仅必要而且重要。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红色精神。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红色文化所承载的红色精神也必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艰苦卓越的“红色”精神

鸦片战争以来,历经百年的屈辱和抗争之后,中国人民穷困潦倒,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在夹缝中求生存,虽然历经沧桑,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走了出来,以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代表所闪耀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改革奋斗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即“四种伟大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共同组成和塑造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鲜血液,极大地丰富了其内容,深化了其内涵,使之光彩焕发、历久弥新。

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从温饱难求到全面小康,物质文化财富极大丰饶,都浓缩在这短短的70年。很难想象,若非民族精神力量的空前释放和强大持久的支撑,我们怎么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纵览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历程也可以发现,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及灵魂,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无法替代。

不忘初心的“红色”力量

70年成就如巍巍高山、似滔滔江河,细观之下,半丝半缕、一粥一饭无不是依靠辛勤的汗水和艰辛的付出,通过艰苦奋斗和诚实劳动得来的。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无时无刻传承“红”力量的精神和理念,他们迈开双脚,走进一片片热土,用他们的笔,用他们的心追寻和记录着中华民族精神70年来前行的足迹,讲述70年来的奋斗故事。

70年,似乎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但历史的步伐从来都不是匀速和线性的,过去的70年,在中国历史上显然是加速前进和突飞猛进的时期,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和带来的空前变化超过了过去的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而这同时也是“红”文化和民族精神力量的大迸发时期,成为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最大最新最亮的增量,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鲜明标识,并将永远照亮我们继续前行。

 

(责编:曹志  审核:王高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