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辞赋家冷为峰继班固、张衡、左思撰写京都赋
时间:2019年08月31日来源:市场报网络版《民声面对面》

民声面对面》山东讯(李振华)汉代散体赋的一种体裁,出现在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的一段时间,以歌颂城市的风物建筑为主,常在铺排和夸张中展示城市的繁华富丽。扬雄是最早写京都赋的作家,他歌颂成都的《蜀都赋》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东汉初,杜笃写出了第一篇描绘京都的《论都赋》,对京都的繁华描写引起一片哗然,使得京都赋正式流行起来。 此后,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以及西晋文学家左思《三都赋》,冷为峰《京都赋》皆为京都赋中的名篇。

作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视野同汉赋发展的鼎盛时期相比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光武帝定都洛阳,而不回迁长安,引起朝野震动,成了牵动全社会的中心问题,也为文学家普遍关注。杜笃《论都赋》是这些转变的重要标志,它把以往天子、王侯生活的题材转化为关乎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具有更广泛的社会题材。

班固《两都赋》分析

    班固的《两都赋》前有序,说明作赋原委和宗旨:一方面则是“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另一方面则是“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于是,他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这说明他作比赋的背景同杜笃是一致的,只是两人的观点、感受正相反。他把西都、东都的选择,人们感受、主张的差异,归结为法度的不同,从而赋予作品以较强的理性色彩。《两都赋》对天子风范的向往和描绘,带有鲜明的理想化的色彩。然而这正来自他对京都和京都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他赋予作品的较高的宗旨。这一宗旨与其同时代的杜笃、傅毅等人的有关作品相比,无疑要远胜一筹。

张衡《二京赋》分析

在以都会或京都为题材的作品中,具有一定的成就并在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还有张衡(78-139)的《二京赋》。张衡是东汉中期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见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乃拟班固《两都赋》,创作了《二京赋》。《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完全模仿《两都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构成上下篇。《西京赋》假托凭虚公子对长安繁盛富丽的称颂,叙长安地势的有利,建都的必然,然后逐次描绘宫室的辉煌、官署宿卫的严整、后宫的侈靡,离宫苑囿,华美壮丽。纵猎上林苑,水戏昆明池,无不纵情杀戮以为快事。其间又穿插商贾、游侠、角抵百戏、嫔妃邀宠等方面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繁荣富贵、穷奢极侈的京都景象。作品中所铺叙的品物之盛,人们对待物质享乐的态度,都在极度夸张的描写中见出其荒谬的方面,见出作者的否定之意。《东京赋》表现安处先生对西京奢靡生活的否定。在对东都城市构筑、宫殿建设的描绘中,在对朝会、郊祀、祭庙、亲农、大射、田猎、大傩等上层统治者的盛典礼会的陈述间,使人感受到东汉君主崇尚懿德,修饬礼教,奢未及侈,俭而不陋的礼治成就。

《二京赋》中安处先生的两句话:“苟好剿民以媮乐,忘民怨之为仇”,凝聚了作者的创作宗旨。这是较为宽泛的讽喻,意在突出奢与俭的对比。这同班固的《两都赋》及其前后产生的以京都为题材的作品相比,都有所不同。作者务求在作品的体制、规模方面超越前贤,在铺陈过程中面面俱到,而不追求素材的代表性与典型意义。尽管如此,《二京赋》以规模宏大被称为京都赋之极轨,紧随班固之后,推动了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发展。

冷为峰《京都赋》分析

北京作为京都,历史悠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辞赋家冷为峰用浑厚的笔墨、真挚的情感娓娓道来,其中“有帝王之基,有金汤之塞。凛凛挺龙脊之昂,曜曜赢天府之拜。势吞二仪,气贯万代。”,喊出震撼古今的气势!“命运与共,天下以襄。”盛赞北京大有格局,强有担当,紧随时代,以天下为重,倡导命运共同体。“江河积于涓流,大厦起于累土。”,寓意大业来之不易,来自于点滴积累和不断传承。“兴天下之兴,请人民之请。”,表明北京作为首都肩负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该京都赋全方位、立体化尽述北京的人文历史、景观发展。其文势纵横、笔力遒劲、章法谨严、辞藻黼黻。盛世出赋,历史上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作两京赋、左思作三都赋,皆名噪一时,留传于世,冷先生当随时代创作了《京都赋》,读之豪情万丈、气冲九霄、芳溢八荒,堪称当今咏城第一赋,当得起盛世京都之赋。


京都赋——冷为峰

夫古都九朝,名城千载。右拥太行,左揽渤海。襟燕山而囊括古今,枕居庸而雄踞内外。坐峙区位之优,得享人和之泰。有帝王之基,有金汤之塞。凛凛挺龙脊之昂,曜曜赢天府之拜。势吞二仪,气贯万代。树大国之荣,有首城之谓。

 

朝代更替,国祚绵延。民族阅盛衰之久,蓟丘发设立之端。燕侯灭蓟,武王封燕。秦设涿郡乃始,汉划幽州为先。辽国建于都府,金朝入之中原。中都易主,海内归元。闯王灭于骄奢之理,大顺亡于早夕之间。八旗问鼎,九门遭湮。大清继统于后,大明绝嗣于前。遭于列强之侵,圆明园废;抗于倭寇之恶,卢沟桥寒。内乱不断,外侵何繁。戊戌倡维新之法,五四引民主之源。于是举赤帜,荐轩辕。劈旧路,开新天。三山推倒,万民共欢。城楼一声宣告,巨龙九霄腾翻。瀛台①之定改革,世界又起波澜。圆中国梦于懋业,开新时代于鸿篇。乱世怎堪,怨声足以载道;帝王有憾,基业何以难全?城随国盛而盛,民随城安而安。

星光曜天,渊薮扑地。名山润乎杰英,大川孕乎贤士。启功精于画书,老舍研于文艺。铁路自詹天佑崇,新学自蔡元培始。袁隆平创稻仓之丰,钱学森领核弹之最。梅兰芳尊其大师,红楼梦奉其国粹。集餐饮之大成,探戏剧之奥秘。盛于相声之精,承于评书之技。景泰蓝妙,经雕琢而无穷;京韵鼓玄,历弹敲而盈味。名曲靡靡,百代荡以其声;经典阗阗,千载留以其绮。盖文化特色,承于文,精于戏。熔雅俗于一炉,融中西于一体。奥运炳乎蒸蒸,鸟巢灿乎炜炜。名校布以星罗,学子得以际会。《四库全书》浩而超伦,《永乐大典》叹而观止。文崇圣贤之风,俗尚首善之气。才倾于古今,声播于遐迩。

形胜之绮,华夏之荣。登燕山以揽胜,上瀛台而摘星。赏银汉之下溢,瞰龙脉之上升。一城尽九州之缩影,八殥倡千秋之文明。河山裁乎玉带,京都张乎翡屏。筑关垒台,控江扼海之势;扯云撷翠,得天厚地之形。太行拱卫于半壁,莽原驰骋于八灜。雄关一夫扼守,长城万里纵横。香山叶茂而灿灿,昆明水浩而澄澄。引玉泉之水,汇太液之灵。大厦巍峨,素有截天之伟;长衢通达,盖见纬地之能。地坛祭乎神祇②,天坛织于云旍。燕蓟潜诸王气,故宫浩于仙庭。四合院幽,别有江南雅致;八胡同迥,犹窥岁月峥嵘。颐和园见御苑之阔,天安门睹世纪之兴。华表证乾坤之变,广场③引亚洲之宏。绿在七环八达,亮在千街三更。壮哉,园林俪其饱揽,宫殿盛其尽惊。楼台浩于星斗,古色雅乎金城。风沐千山千秀,月点百川百明。祚地表,雄天廷。日月粹其骨,山水悦其情。

不忘初心,砥砺独步。道济天下,倡复兴而风生;心系民情,乘大势而鹏举。银鹰呈经天之能,高铁作纬地之主。大港腾凌,巨轮吞吐。捭阖南北,交通贯通于四维,纵横东西,经贸辐射于九宇。货贯四时之饶,物居百城之富。科技园布之排排,商业城耸之处处。凭于科技之撑,立于产业之柱。群凤来仪,万邦并聚。丝绸起万里之虹,商贸通四合之路。华灯曜乎星罗,地铁穿于棋布。茶馆悠然,酒旗漫舞。歌剧四闻,暖意永驻。宜居宜业,拓源而民丰;适游适商,夯基而殷阜。且夫,生态治以重锤,清政倚以响鼓。航天扶摇于太空,阅兵威震于狼虎。随时代而当先,续辉煌而可慕。诚乃渥乾坤,播雨露。天下才士,一半名来;天下客商,一半利去。兴哉,富庶甲中西,繁华压今古。故而江河积于涓流,大厦起于累土。

圣地憧憬,京味悠扬。踏长安街之矞矞,畅中南海之昂昂。瑶彩为饰,云霓为裳。坤势渥厚,浑元呈祥。汇风情于万卷,采灵气于八荒。念卌载创业之漫漫,喜一城改革之煌煌。古时何弱?今地何昌?施德政于有道,载民意于无疆。立大国典范,呈尧舜鸿光。命运与共,天下以襄。嗟夫,兴天下之兴,请人民之请。京都强则国强,京都盛则国盛。噫嘻,微风不才,虽微命而怀天下,即萤火而亮他人;淡之以利,近之以道。恰逢盛世,岁在戊戌,欣而咏之。


 

责编:张海亮  审核:谭鹏鹏)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