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陕西汉阴:建农场、搞产业、绿乡村、富群众
时间:2020年06月22日来源:民声面对面

《民声面对面》陕西讯(通讯员 张辉)“建农场、搞产业、绿乡村、富群众”是陕西汉阴县铁佛寺镇今年推进产业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因户而易”原则,按照集体经济与庭院经济相结合,抱团取暖与分散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合作社村集体农场+家庭农场”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带富产业是铁佛寺镇今年以来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陕西汉阴:建农场、搞产业、绿乡村、富群众

近日,在汉阴县铁佛寺镇四合村“永发桑蚕”村集体农场里,30多名农场员工正忙着采收蚕茧,这一批1800斤优质蚕茧将销往市场。这已经是该农场今年上半年第三次收蚕销售,为加入农场的每户群众累计增收3000元。

陕西汉阴:建农场、搞产业、绿乡村、富群众

与此同时,该镇安坪村的海波家庭农场内,500余只土鸡争相进食,200余头生猪长势喜人。再过两个月时间,土鸡就要出圈,部分生猪也将相继出栏。“今年可是个丰收年啊!除去成本,预计今年能增收20万左右。”农场业主胡海波侃侃而谈。

陕西汉阴:建农场、搞产业、绿乡村、富群众

主导产业走专业化、规模化路子发展村集体经济大农场,特色产业走集约化路子发展家庭经济小农场。村集体大农场通过合作社模式实现入场务工、入股分工,家庭小农场通过大户带动、分散种养实现庭院经济、有业可就。遵循“种养结合、以养促种”循环发展规律,种植户为养殖户提供生态饲料,养殖户带动种植户发展种植,实现互助发展、稳定增产、同步创收。

为激发辖区群众发展农场经济的内生动力,确保群众有信心、产业有活力,该镇积极推行产业奖补机制。凡是发展农林产业均按具体标准兑付产业奖补,凡是产业发展达到家庭农场规模,颁发家庭农场证书,并奖补3000元的家庭农场补助金,让群众在发展产业的道路上更有获得感。

今年以来,铁佛寺镇10个村集体农场和80余个家庭农场相继落成,并通过镇园联盟机制建立农场经济与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了产业扶贫可持续“造血”的大格局。种绿色粮油、林果,养林下山羊、土鸡,喂生态肉牛、生猪。通过大力推进农场经济,勾画了产业兴、乡村美、群众富的美丽蓝图。

 

责编:范凯璇(实习)

初审:张海亮

终审:邹威宏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