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慢直播"释放网友关注情绪 凌晨三千万人看武汉造医院
时间:2020年01月31日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凌晨三千万人在线看武汉造医院

  1月29日凌晨3点,“慢直播|与疫情赛跑——全景直击武汉雷神山建设最前线”页面在线人数显示,超过1000万人在看“直播造医院”;另一边,火神山医院直播页面在线人数突破2000万。

  各地网友自称“云监工”,直播间里的评论就像熟人间的问候——“早上好”“换班啦”“睡前过来看看,大家也早点休息”。有人总结,这是全国最大聊天室。

  慢直播、与疫情赛跑——看似矛盾的慢与快之间,让亿万网友对武汉疫情的高度关注,寻获一处安放之地。

  宅在家又睡不着

  火神山、雷神山的直播页面架设在“国字号”央视频。仿照非典时期小汤山模式的两座医院分别于1月23日与1月25日开建,寄托着人们希望疫情尽快缓解终结、更多病患得到救治的厚望,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1月28日0:22分,微博用户CatSon发出一条简单的推荐语“无聊又睡不着的朋友可以看看直播武汉造医院”,并附上两条直播链接。当天凌晨3点,雷神山直播页面聚集了79万人。白天,两座医院建筑实况观看量持续走高。入夜,更突破千万级别。最早发出推荐的微博转评量超过10万,31万用户按下“赞”。

  建筑工地的直播镜头堪用枯燥形容。机位是固定的俯瞰视角,没有解说词,没有背景音乐,唯一的音效是类似白噪音的“沙沙声”。然而,“云监工”的网友却不这么看。工地上的叉车、塔吊、水泥机等设备都以颜色被命名为“小白”“小蓝”“小黄”等,网友为其注入拟人化色彩,夸赞它们工作勤劳得力,乃至仿照为偶像应援的方式成立粉丝后援会——还有人说,直播要是能刷礼物就好了,希望能为建设者尽一份绵薄之力。直播间里出现的成语接龙、诗词接龙等评论区活动,让参与者迅速结成既虚拟又现实的心理联盟。

  最吸引人的是真实

  所谓“慢直播”,最早可追溯的案例是挪威广播公司(NRK)2009年拍摄的纪录片《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拍摄一列火车从挪威首都奥斯陆到第二大城市卑尔根7小时旅程的完整过程。

  社交媒体兴起后,“慢直播”从电视转移到网络。在国内,央视网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2013年合作开办IPANDA熊猫频道,24小时直播大熊猫生活,培育出一批熟稔基地中每只熊猫外貌与个性的超级粉丝。

  2018年,青海多个景区因故未能对外开放,4月,当地开发的“鸟岛慢直播”上线,直播青海湖鸟岛24小时实况。旅游大省云南也在2018年推出“一部手机游云南”慢直播,用户只需下载“游云南”APP就能通过逾1000路实时直播流,实时收看云南16个州市景观,覆盖90%以上A级景区。

  如果说此前慢直播的应用场景多集中于休闲娱乐、旅游场景,“直播造医院”提供了新闻事件的另一种视角。

  新闻直播以“快”为前提。而对“慢直播”的网络视频来说,视频本身就具备自我阐释的能力。有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慢直播,“除了传递信息、满足用户的视觉美感需要外,最重要的是提供一种陪伴式社交”。对“直播造医院”而言,这种陪伴缓解了特殊假期“宅在家”的大量网友的社交焦虑,陪伴过程的真实感也是“直播造医院”火起来的因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