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面对面》潍坊讯(王延刚)(通讯员 刘明志 刘瑞华)近日,正值寒冷天气,记者驱车沿仲临公路一路西行至临朐县五井镇隐士村,远远就看到了具有“江北最大的景观柿子晾晒基地”之称的隐士产业园,园内200多套柿子晾房里挂满了一串串红彤彤的布满白霜的柿饼,微风拂过,频频摇曳,与果农们穿梭其间的忙碌身影相得益彰。
令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仅有660户人家的小山村,通过探索柿子精深加工、打造“柿文化”、“电商+柿饼”等路子延展附加值,掣画出了一条以柿子种植、产品加工、农业开发、旅游休闲为一体的U形“微笑曲线”,使得隐士村从一个原有的省定贫困村成为了年产柿饼300万斤、年产值3000多万元的乡村旅游知名村、柿饼生产模范村。
然而回望几年前,隐士的柿饼产业从家家户户“单打独斗”种植模式起步,虽有技术,却卖不出效益,一树美柿子甚至在观赏过后就烂在地里。现实倒逼隐士人琢磨出路:传统的种卖模式不行,如何让柿子升值?
按照“微笑曲线”理论,柿子生产是底部,开发、品牌等是两侧扬起的高附加值领域。让柿子脱胎换骨,必须走从底部的生产领域向两侧延伸、向高端攀升的全产业链之路。
柿饼加工如何形成规模?开发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作为远近知名的柿子嵧,隐士近几年紧抓全县全域旅游的好机遇,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突出“隐、柿”理念,聘请专业设计院,投资3000多万元规划打造村史馆、土特产超市、精品民宿等基础设施,建成了江北最大的景观柿子晾晒基地——隐士产业园……如今,该村已建设柿子晾房200多套,建筑面积达22000余平方米。
不仅如此,该村还开展“拆柿子晾晒棚、拆废旧养殖棚、建休闲旅游度假村”的“两拆一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成立了“隐士人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将闲置房屋、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发展民宿、农家乐和特色种植,年末按效益分成,实现保值增值。目前,该村共流转土地300亩,通过打工,群众年可人均增收1万元。
如何让“柿”产品畅销?市场是决定成败的一环
不满足于“向内发力”,隐士村还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探索销售渠道的创新,由村两委牵头建立了隐士生态旅游度假网站和淘宝网店平台,柿饼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在国内外有了极好的口碑。“通过电商平台,每斤柿饼由以前的5元卖到18元、25元,老百姓换来的钱越来越多了。”郭中昌说,从2015年村里成立第一家村级电商平台,到如今村内已发展电商经营户达60余家,每年可销售柿饼近40万斤,线上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以上。
电商发展也带动了村内柿子酒、柿子煎饼等一系列柿子加工产业的兴起,群众经营生产意识不断增强,柿子产业链条不断拓宽,村里在外年轻人纷纷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联系自家柿子产品外销,目前全村建起了柿子酒加工作坊3家,柿子煎饼加工户30余户,集中加工点2处。“电商+柿产品”模式让零散加工户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让隐士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如何让柿饼做大做强?品牌是赢得未来的一环
品牌,左手连着生产,右手连着消费。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集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成为该村发展的底气。
一个个连着蒂的大尖柿,里面窝着一汪通亮的溏心,该村的“流心柿饼”被誉为“柿中极品”。该村的柿饼手艺人赵万法告诉记者,要做成这样一枚贡品级柿饼,除了要以本村的名品尖柿为原料,遵循古法,经过采摘、筛选、削皮、挂晒、捏制、捂霜等12道精细工序,历经一个半月,直至果肉清甜红亮,挂满浓霜。正是秉承着这样的匠心制作,现在,隐士柿饼已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多次承办中国(临朐)柿文化旅游节,一跃成为全国柿产业领军品牌。
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隐士村的实践表明,柿饼不仅仅是产品,更是展现品牌形象的载体。只要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锐气、匠心的坚守发展产业,小柿饼也可绘出“微笑曲线”大产业链!
(责编:毛伟 审核:邹威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ESG(环境、社会、治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26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
《民声面对面》陕西讯(通讯员 李万智高晓邦)7月15日,陕北矿业涌鑫公司召开党委中心组“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