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11元券可以当111元花?”“1000块的商品,满500减40和八折券哪个更便宜?”“买个电脑是用满减卷还是交定金划算?”……消费者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具有“仪式感”的 “双十一”。
“一顿操作猛如虎,分到红包两毛五。”消费者真的划算了吗?网购达人小李给笔者仔细算了一笔账:某款商品平时售价300元左右,“双11”之前售价变为459元,虽然可以使用优惠券再加打折以及购物津贴等方式,但是最后到手价约为320元。在经历繁多送券折扣满减后,只是比平时少了20 元,且明显是先涨价再打折。
值得注意的是,小李从加入购物车到打折促销足足等待11天之久,最后还要熬夜到凌晨去抢单,购物体验感很差,感觉套路满满。
近段时间以来,网友纷纷吐槽“双十一”搞预购炒作、先升后降、各种抢券、换算麻烦等现象,还有平台发起“盖楼大挑战”,甚至还衍生了“卖楼”生意。以某电商平台推出的花样促销方式为例:每天主推一种玩法,如瓜分红包、抢大牌神券、整点红包雨、抢双十一红包与购物津贴通道,预售商品下定金最高减数百元等。
为何商家促销玩法越来越多?据了解,这也是一种市场行为。类似预售、游戏、减免等各种促销模式有助于商家拉长消费者的体验时间,这样可以增加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品牌的曝光时间。
但同时,也有消费者反映,一些网上购物平台、微信平台等通过免费使用、免费体验等噱头来诱导消费者下单购买,而卖家最终会以售罄等理由告知消费者无法发货,从而造成定金无法退还等问题,这样的行为不免为人诟病。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消费者在拼多多购买某品牌的小家电,结果到货并不是此品牌商品,申请多次客服介入,仍无法联系也不提供卖家信息,消费金额无法退还。
人与人交往贵在知心,消费持久生长贵在诚心。“少一点套路,多一点实惠”,才是商家回馈消费者最好的方式。商家不应该刻意在促销的玩法上或是销售数据上“下功夫”,而是应该更加注重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中,商家依然要靠质量来打造品质的提升,这才是获得消费者信赖的长久之计。
电商平台则需要承担好管理责任,不断升级网络监管服务,加大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通过技术手段监控来预防涉嫌价格欺诈等行为。同时,电商平台还要加强对商家的价值引导工作,做好优化消费者体验的顶层设计,让消费行为形成健康的、良性的循环。
随着消费市场快速地健康发展,购物方式的选择也愈发多样,“双十一”不再仅仅局限于线上购物,很多线下店面也加入到了节点促销,且力度不小,消费者的视野便会更加开阔。
那么,消费者在每年的狂欢中到底体验到了什么?是在无限加减折扣计算中的优惠,还是倒计时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还是一场狂欢过后的辛劳疲态?实际上,如何能更方便、安全、理性、健康的购物,才应该是消费者最终寻求的核心价值。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ESG(环境、社会、治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26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朱江)据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敏任华......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