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面对面》江苏讯(通讯员 华再清)余珍娣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祖国建国初期,余珍娣的童年,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但由于家庭生活很艰苦,因而没钱读书,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仅念到小学五年级就停学了。21岁那年,她嫁到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的人家。从此,她勤检持家,当上了孝媳、贤妻、良母、阿婆和奶奶、姥姥。随着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活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余珍娣为了感谢党和政府给她带来的幸福生活,30多年前,当农村出现“征兵难”时,她毅然将独生子送到军营。从此,她在家种好责任田,交好爱国粮。她不光是社会上的好公民,而且她的家庭是个拥军之家。在她的带领下,原东安镇掀起了“征兵热”,被评为常州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每逢“八一”,余珍娣知道这是部队最隆重的节日,她总要早早向儿子所在连队寄上300元钱,作为战士们的节日加餐费。钱虽少,但情谊不轻,在上世纪80年代,3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虽然部队领导一次又一次将钱如数退回,但余珍娣还是一次又一次寄去,最后部队领导盛情难却,只得收下。
夏天,她牵挂战士们夜间训练被蚊虫咬伤,寄去风油精、清凉油;冬天,她生怕战士们手脚长冻疮,又寄去了冻疮膏、护肤霜。春去秋来,鞋甸手套,她一寄总是81份。每年春节前夕,她总要去部队看望战士,将在自家责任田里种出来的土特产:花生、瓜子、年糕、粽子,大包小包,挑上一担去部队,给战士们分享。她发动全家人省吃俭用,购买雷锋纪念章、鞋垫等慰问品寄往部队。“八一”前夕,她的家庭利用暑假有利时机,自编自排具有浓郁家乡风味的拥军优属文娱节目去部队慰问演出。《我是一个兵》、《真是乐死人》、《两地书,母子情》、《看见你们格外亲》,这一声声一曲曲倾注了全家人拥军、爱军的一片深情。叫她妈妈的不只是儿子华国栋,一声声亲妮的“妈妈!妈妈!”是全连战士的心声。
自1987年以来连续30多年拥军如一日。她夫妻俩理解军人,爱戴军人,每年春节前夕义务为烈军属写春联,共向烈军属赠送5000多对拥军春联。在她的带领下,一家四代人拥军。
儿子虽然退伍了,但余珍娣关心国防的热情不退。为了让军人在部队安心工作,余珍娣与丈夫一道在家乡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军属联谊会”,专门为烈军属排忧解难,让军属自强自立,互相帮助。武宜村第l7村民小组郭大妈的儿子去当兵后,使原来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贫困。余珍娣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沟通,并手把手地教郭大妈种草坪,帮助郭大妈改善了生活。
当南京军区襄阳特功团政委任尚堤将一块写有“战士的好母亲”的匾额,亲手送到战士华国栋的母亲余珍娣的面前时,“光荣妈妈”余珍娣激动得热泪盈眶。1989年她被常州市提名为“热爱国防新女性”,她的儿子被襄阳特功团推荐为“国防勇士”,母子双双还被部队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她的丈夫被当地部队聘为“名誉指导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员”,同时被部队评为“爱国拥军模范”和“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员”,部队授予她夫妻俩“战士的好父母”光荣匾额,她被部队誉为“战士的好妈妈”,她的家庭被评为“常州市十佳标兵户——双拥之家”,被评为“常州市最美家庭”和“武进区最美家庭”。
这位“光荣妈妈”的事迹感动了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1990年3月,将军给她写来了亲笔表扬信。将军在信中说:“您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忠心拥护和爱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我和南京军区全体指战员向您表示崇高敬意!”
多年来,余珍娣热爱国防的先进事迹广为流传。如今她虽然已是古稀老人,但热爱国防之心依然年轻,她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国防事业奉献终身。
(责编:张海亮 审核:谭鹏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ESG(环境、社会、治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26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
原标题:东方网奚亮:了解基层群众“盼思愿”报道团边采访边记着笔记用脚丈量大地,用眼观察时势,用脑萃取精华......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