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脱贫标兵胡海波,感恩流出幸福泪
时间:2019年07月28日来源:市场报网络版《民声面对面》

《民声面对面》陕西讯(通讯员 张辉 牛慧“我现在的日子过好了,都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扶持的,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没有扶贫干部的帮扶,就没有我的今天”。汉阴县铁佛寺镇安坪村扶志扶智活动现场,被评为“脱贫致富自强标兵”的胡海波含着热泪表达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脱贫标兵胡海波,感恩流出幸福泪

小伙子叫胡海波,今年26岁,母亲2009年患癌去世,留下了两个妹妹和年迈多病的父亲。生活就靠着广种薄收的几亩地维持,不用过多介绍都能感受到这一家4口的生活窘境。初中刚毕业的海波一咬牙向邻居借了500块钱就出门打工去了,但由于海波文化程度不高,在外漂泊多年也没有挣到几个钱。

2016年,海波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家过年的海波从帮扶干部那儿了解到了“八个一批”扶贫政策,看到返乡创业的希望。自己在外曾经给猪场打过工,积累了一定的养猪经验。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政府有了支持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贷款,有了发展计划,说干就干。

海波拿出了务工多年攒下的28000元,在帮扶干部的协助下,海波申请了20000元的家庭农场补助,得到了政府扶持的一次性创业补贴3000元,产业奖补5000元,共计56000元,海波开始实施自己的养猪脱贫计划。

脱贫标兵胡海波,感恩流出幸福泪

协调土地挖地基、借钱建厂房、多方联系种猪、四处赊粮食...,遇到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都没能挡住这个精瘦小伙子创业的步伐,2017年,海波的猪场终于开始投入运营,两批投放养殖84头,申请注册了安顺家庭农场。

从此,安坪村多了一个起早贪黑忙碌的身影,一个猪圈一个猪圈的打扫,一包一包地往圈里扛饲料。看着身体瘦弱的儿子干劲十足,父亲也尽着最大努力力帮助拌饲料、扫圈舍,懂事的两个妹妹也跟着一起打猪草,一家人虽然辛苦,但其乐融融。

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的,2017年冬天,海波发现有些猪食量大减,买了些药拌食喂下依然不见好转,请来兽医诊断才知道猪患上了传染性肠胃炎,且已经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死了30余头,亏损6万余元。喂猪的粮食都是赊账的,现在还出了这种事。海波一边流着泪一边掩埋着这些死去的猪。

一个梦想铸就了,有时候就需要坚持到底。父亲劝过他放弃,甚至劝他将猪场转手。“既然决定搞养殖,那我一定要养出个样子来”海波的话语中透着无比的坚定。

经过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海波总结了经验,重新申请了贷款,并坚持每月请镇畜牧站的技术人员到户指导,农场没有发生疫情疫病,2018年底,农场杀了18头猪制作了3000斤腊肉,依靠镇园联盟销售,收入7万余元,生猪存栏70头,年底顺利实现了脱贫。

随着科学的养殖和管理,海波的猪生意渐渐火红了起来。“猪崽子25元一斤,1头能卖到650-700来元,今年上半年,我卖了400来头猪崽,收入25万左右”,现在圈里的38头母猪还在陆续产崽”。提起现在的养殖成果,海波脸上泛起了笑容。

销路不错,猪场里也还有空圈,本以为海波会将卖猪仔的钱用来扩大养殖规模,海波却用来还了贷款。“做人要讲诚信,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帮助了我,有了钱就要第一时间还上,让其他需要贷款的人发展产业,我相信我能用圈里的种猪发展起来,今年我再咬咬牙、加把劲,让其他村民和我一起养殖生猪,共同致富。”

“党的政策好,帮扶干部好,脱贫的道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踏踏实实做事、多一份坚持,每一个人都能脱贫致富”。面对邻里乡亲,胡海波如是说。

 

(责编:张海亮  审核:谭鹏鹏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