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野县樊集乡:一个残疾家庭的脱贫之路
时间:2019年07月13日来源:市场报网络版《民声面对面》

民声面对面》河南讯通讯员 程蕾2016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也吹到了樊集乡杨庄村。杨庄村杨海彦,今年刚37岁,可他却担负这沉重的生活包袱。他的父亲杨吉安,是肢体残疾,他的老婆程丽风也是残疾人,智力障碍。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加上两个残疾人,真是雪上加霜。

樊集乡、村两级干部得知杨海彦家中的实际情况后,按照贫困户识别程序自然而然被识别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包村干部立即给他家制定了精准的帮扶计划。他家除了小孩剩余4人首先申请了低保,得到民政低保救助。包村干部又动员他们家的两个疑似残疾人进行残疾鉴定,鉴定合格,同时得到低保贫困户的残疾两项补贴。家的孩杨明阳在上幼儿园,得到每学期的教育救助500元。我们县政府又为本户的五人代缴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每人220元。又为杨海彦夫妇代缴农村养老保险,每人100元。

新野县樊集乡:一个残疾家庭的脱贫之路

各项行业政策落实了,我们还要激发他内在的脱贫动力,增强他的脱贫信心。他多次参加乡组织的“志智双扶”报告会,并且参加乡组织的农艺师讲座的大葱、花生种植技术培训。不仅让他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还让他掌握农业技术,科学高效种植产业作物。以前他只种植一种农作物,现在他知道把6亩多地都种上冬葱,等到元旦前出售,还可种上晚麦子,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这样下来,每亩平均收益大葱2000元,收益小麦500元。六亩多地受益在15000元左右。并且种植大葱的产业扶持金本户可发放5000元。为了巩固他们家的稳定叠加措施,同时给他提供了村公益性岗位,让他当村里的保洁员,每年1200元,还为他申请了县中原农险保险员的岗位一个,每年可领到1000元的工资。乡里还协调让他到桑德公司当保洁元,每月可得到600多元的工资。这样下来,产业收益和固定就业岗位工资近三万元,已经达到了2018脱贫线的标准(人均3400元),也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2018年杨海彦光荣地脱贫了,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高兴地说:“我一天比一天的干劲足了,一人致富可以带动全家脱贫!”

往日一贫如洗的人家,现在也充满了活力和生机。逢人见了杨海彦就说:“你这孩子能脱贫,还不是托共产党的福,习总的精准扶贫政策好。”杨海彦笑着连连点头:“对,对,对,感谢党,感谢党的政策!”

 

     责编:张海亮 审核:谭鹏鹏)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