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德元升”们的医托陷阱:被操纵的“病患”与缺失的监管
时间:2025年11月02日来源:潇湘晨报

身穿白大褂的“老中医”把脉问诊,一旁的工作人员警惕地审视着患者的一举一动,药方从不经患者之手,而高昂的药费却要先付。在这套流程的背后,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医托”骗局——

长沙60多岁的李先生目睹了这样一幕:在三甲医院门诊大楼,一群“医托”锁定外地中老年患者,冒充老乡上前搭讪,称大医院看不好的顽疾,都在一家名为“德元升”的中医馆被“退休老中医”治好了。

“德元升”们的医托陷阱:被操纵的“病患”与缺失的监管

▲大爷蹲守期间拍下“医托”在医院搭讪病患

李先生发现,这群人约十多名,以女性为主,年纪偏大,他们自己背着包、拿着化验单,不停地搭讪病患。

“德元升”们的医托陷阱:被操纵的“病患”与缺失的监管

▲左:此前爆料人李先生拍摄的光头男子与中年女子 ▲右:跟记者搭讪的光头男子和中年女子

“看他们表演了一上午。”李先生说,这些人分工明确,一旦锁定目标,便谎称自己有相同病症,吹嘘德元升中医馆的疗效,邀请病人一同前往。

1、围猎陷阱

“医托”们的狩猎场,常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 在这里,他们搜寻那些来自外地、衣着朴素、求医心切的中老年患者。

一套成熟的角色扮演戏码随即上演。一人声称自己患过同样疾病,在德元升吃中药痊愈;另一人立即附和,表示也要前去就诊;第三人则适时出现,强调那位“老中医”的专家身份。

“德元升”们的医托陷阱:被操纵的“病患”与缺失的监管

▲“老中医”在给记者把脉

“老中医”的招牌被精心包装:“大医院退休,以前挂号费600元,现在仅50元”。这套说辞,对信息获取能力有限的中老年患者极具诱惑力。

暗访记者亲历了全程“服务”。从医院到中医馆,这位白衣女子对路线异常熟悉,从哪个门出、哪个地铁口进,车在左边还是右边,她都一清二楚。

路上,她不断打听记者的工作和收入情况,随后佯装给家人打电话,反复提及“德元升”的名字和价格,同时通过微信将记者的信息悄悄发送给他人。

 2、套中套

到达德元升中医馆观沙岭店,患者需支付50元挂号费。而诊所内的“病友”也可能并非真正的患者。

“德元升”们的医托陷阱:被操纵的“病患”与缺失的监管

▲德元升中医馆观沙岭店

当记者因携带两部手机引起工作人员怀疑后,诊所态度骤然转变。刚开好的药方突然被以“缺药”为由拒绝抓药,并强行退还挂号费,且拒绝提供药方

多位患者证实,该诊所从不将药方交予患者,而是代其抓药并邮寄到家。这种操作,既阻碍了患者核实药方合理性,也增加了维权难度。

3、乱象丛生

德元升的问题并非孤例。在河北保定,一家德元升中医诊所于今年8月因“个人原因”注销了备案。在广东江门,蓬江德元升中医诊所也于同期被注销。

与此同时,德元升相关的营销乱象同样引人关注。有消费者反映,被“1元养生课”吸引后,在直播间被推销高价保健品。

这些产品号称能治几十种病,销售人员甚至宣称“吃了心梗、脑梗都不用去医院”。

在营销课程方面,有老师宣称“报名2800元课程后,让你实现财富自由”。有消费者透露,其母亲被此类课程吸引,前后花费26800元报名“总裁导师班”,结果“1分钱没挣到”。

4、监管困境

德元升引发的争议,暴露出当前中医服务监管的诸多难点。

“德元升”们的医托陷阱:被操纵的“病患”与缺失的监管

▲德元升中医馆观沙岭店

湘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接到关于德元升涉嫌虚假宣传的投诉后,进行了现场调查,却回复称“现场未发现有投诉所称的产品”。

面对投诉,湘江新区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局表示已两次对观沙岭德元升中医馆进行检查,并通过诊所留下的病人联系方式抽查,但“并没有病人反映医托的情况”。

患者不配合调查,成为监管执法的现实困境。 许多患者即使意识到可能上当,也因为金额不大、维权程序复杂而选择放弃投诉。这种“查无实据”的回应,凸显了监管的被动性与滞后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德元升体系似乎采取加盟模式扩张。公开信息显示,德元升中医馆系大连佟济德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总部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在湖南地区有数十家连锁店。这种快速扩张模式,进一步加大了监管难度。

5、破局之道

打击“医托”骗局,需要强化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当医托现象与医疗机构本身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时,监管重点应放在机构而非个体“医托”上。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中医诊所超出备案范围开展医疗活动,最高可处3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止执业。这类严格规定需要各地落实。

对监管部门而言,建立医托行为“黑名单”和信息共享机制至关重要。同时,应简化投诉程序,鼓励受害者勇于举报。

对公众而言,需增强防范意识。正规医疗机构不会雇佣医托拉客,医生不会不让病人拿到药方,也不会将疗效吹得神乎其神

当治病救人的医疗行为沦为套路满满的骗局,不仅患者财产受损,更可怕的是,他们可能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付出健康的代价。


德元升中医馆的玻璃门后,那位身穿白大褂的“老中医”仍在为患者把脉,工作人员警惕地巡视;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医托”们继续穿梭于各大医院,寻找下一个目标。

监管与违法者的拉锯仍在继续,而摆在公众面前的警示很简单:勿信“医托”吹嘘,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您的健康与钱财,都不应成为他人圈套中的猎物。

来源 | 潇湘晨报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