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面对面》推荐——(作者:范怀娜)春运将至,面对冬季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以及春运中的潜在风险,多地先后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鼓励公众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是现实需要,只有将其落实到位,才能确保疫情防控不出纰漏。不过,健康平安过年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特殊群体的感受,如何扎实做好春节送温暖工作,保障相关群体安心过年、纾解思念之情是一个问题。
多方联动,让在外游子过个好年。回家是每位在外游子的执念,为了让其感受到“家在远方,情在身旁”的温暖,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通过节日慰问、就业保障、人文关怀、社区走访等多种方式,为游子们带去关怀、提供日常生活的便利,让他们接受“就地过年”的新变化,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通过发放留岗红包、改善就餐条件、举办娱乐活动等措施突出人文关怀、用“心”留人,不仅能够避免潜在的节后“用工荒”,也可进一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用心关爱,让特殊群体感受温情。成千上万的农民工背井离乡,他们“就地过年”意味着其远在家乡的亲人或多或少将有所遗憾。对此,工会、民政、妇联等职能部门应尽量把服务向劳务输出地延伸,帮助留守家中的亲人解决好生活中的难题,做好安抚工作,尤其是要保证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和安全。此外,还可以组织志愿者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打扫卫生、置办年货,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关爱活动,让“父母不回家的春节”也能是幸福热闹的。
搭建桥梁,让亲情思念没有距离。无法实现零距离的团圆,但却可以满足团圆的诉求。村(社区)干部应设法在外出父母与留守亲人之间建立起心灵的纽带,通过使用视频通话功能,让留守儿童在春节期间多与父母远程交流。对于家里没有网络、手机的留守家庭,村(社区)可提供手机或组织他们统一到有网络的地方让孩子与“就地过年”的父母视频通话聊天。同时还可以多开展一些线上互动活动,让孩子和父母通过这种暖心的互动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供稿:盐津县委组织部
编辑:申 圳
初审:任传坤
终审:王维静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ESG(环境、社会、治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26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朱江)据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敏任华......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