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民声面对面:人情消费当适可而止(评论)
时间:2020年12月23日来源:民声面对面

《民声面对面》推荐——(作者:范怀娜刚进入12月份,不少同事就接连收到了“红色炸弹”,“人情开销已经花费了我大半工资这个月又要成为月光族了甫一进办公室,就传来了同事感慨的声音。临近年关,婚礼聚会拜访扎堆,乔迁之喜、小孩满月、升学入伍……不少人数着自己的人情消费预算,又一次咬着牙关、勒紧裤带。

人情,包含亲情、乡情、友情,一定程度上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和稳定,传递的是温暖与感恩。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人情消费越来越货币化,渐渐失去了淳朴的感情支撑。名目繁多的人情由头,冲淡了感情,增加了负担,应当适可而止。

营造健康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关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制定切合地方实际的工作制度,以多种形式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理念,发扬勤俭节约、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观念和优秀文化主导意识形态,使人们在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真正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融入到社会主义新风尚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人们从人情消费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积极营造清新的社会新风尚,让人情消费回归理性、让免送礼的人情节俭成为新时尚。

发挥积极主动的示范作用。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治理人情风,首先必须端正党风,纯洁干部作风,要以转变干部作风带动文明发展,以干部示范作用扭转不文明的人情消费风气。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人情风的危害,率先参与人情风治理活动,带头破除传统的人情陋习,从简办理婚丧嫁娶。党员干部不仅自己不举办、不参与各种非正当的庆典和仪式,而且要敢于抵制那些不文明的人情消费行为,只有用党员的先进性带动群众的自觉性,才能促进一方良好风气的形成。

主张实惠文明的表达方式。真正的礼尚往来,是生活的一种乐趣,而不是过多的物质羁绊,只要以诚相待,亲朋好友之间总能找到既不落俗套、又节约实惠的方式。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句问候,在亲朋好友之间既表达了贺意,又增进了感情拒绝大操大办,力求推行简约,既不增加别人的负担,又不会在未来增加自身的“还礼”负担。同时,还要做好财务规划,摒弃搞攀比、讲排场的不良风气,让人情往来回归常态、恢复本色。

 

供稿:盐津县委组织部

 

编辑:申  

初审:任传坤

终审:邹威宏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