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岛:城阳区发力新型长期护理保险 制度落地惠民
时间:2019年12月19日来源:市场报网络版《民声面对面》

民声面对面青岛讯(周世忠)2018年,青岛市城阳区60岁以上老年人约14.3万人,占全区参保人数的22%。全区失能失智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6.4%,约2.3万人,其中完全失能重度失智者约7300人。老年人,是一个亟需阳光温暖的群体,尤其是失能失智老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和压力也更大,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最紧迫、最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保障失能失智人员医疗护理需求,青岛市城阳区积极践行阳光理念,展现城阳担当,全面落地“医养康护防”相结合的“全人全责”新型长期护理服务模式,护理网络实现全覆盖,护理服务突出人文关怀,立体式宣传发动,享受服务群体不断扩大,成为全市长护工作示范区。全市长护工作现场会多次在我区召开,人社部社保研究所、财政部社保司、国际城市建设研讨会等领导专家多次到城阳区调研

1、丰富服务模式,满足参保家庭实际需求。为满足不同参保家庭的医疗护理需求,推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护理服务,设计了“4+3”护理形式。首先,针对失能老人推出专护、院护、家护、巡护4种护理形式。“专护”是由开设医疗专护区的护理服务机构提供的长期在院照护服务;“院护”是由开设医养院护区的护理服务机构提供的长期在院照护服务; “家护”是由护理服务机构照护人员通过上门形式,提供的长期居家照护服务;“巡护”是由护理服务机构(含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照护人员通过上门形式,提供的巡诊照护服务。其次,针对失智老人开设失智专区,实施长期照护、日间照护、短期照护3种照护模式,根据老人失智行为和精神症状,提供机能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照料关怀。“长期照护”是由开设失智专区的护理服务机构提供的全日制长期照护服务;“日间照护”是由开设失智专区的护理服务机构提供的日间托管照护服务;“短期照护”是由开设失智专区的护理服务机构提供的短期在院照护服务,原则上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不超过60天。

2、推动业务下沉,构建全覆盖护理网络。全覆盖,业务下沉是保障。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上下联动机制。精简申报程序,医疗机构定点申请实现网上受理。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改善诊疗条件,开展长护业务。将“巡护”审核权限下沉,引导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室抓住机遇,开展长护业务。2019年底前,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卫生室长期护理现场建床,打通原来需要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集中建床的堵点痛点,打通参保人长护待遇申请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失能失智人员享受长护服务。以定点医疗机构为主体,打造“医、养、康、护、学、乐”一体化医疗养老服务机构,重点开展专护、院护,打造失智专区;针对社区失能老人基数大,居住分散的特点,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开设“长期护理保险科”,指导辖区卫生室,重点为社区失能人员开展“巡护”、“家护”服务。

3、强化监管服务,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一是抓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区级集训、街道轮训、新进机构“一对一”培训,指导护理机构掌握政策、提高技能、规范操作,切实提升经办服务水平。二是抓服务标准化,医疗护理服务实行标准化管理,管理内容和流程统一上墙,主动接受患者、家属和社会监督。三是不断丰富照护内容,创建“全科医师+护士”的“1+1”服务模式,将吸痰护理、吞咽训练、药物管理与指导等60项内容纳入了居家照护服务范围。四是扩大保障范围,在失能、失智老人享受医疗护理保障待遇的基础上,将参保职工的生活照料纳入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五是实行护理服务机构资质准入,经审核具备资质、符合条件的机构才能开展长护服务,实行协议管理。

4、共建共享共赢,展现阳光城阳新担当。“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让参保群众得到实惠,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医疗养老机构得到发展,医保基金可持续,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一是及时对入住机构的参保居民(含专护、院护、失智专区三种模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等级每月按照三级660元(22元/天)、四级1050元(35元/天)、五级1500元(50元/天)、重度失智参保职工长期照护、短期照护1500元(50元/天),日间照护750元(25元/天)的支付限额标准拨付护理服务机构。二是对选择居家照护的参保居民(含家护、巡护)进行评估,评估等级为三、四、五级的,每周分别可享受由护理服务机构提供的3-5-7个小时的照护服务,按照50元/小时的标准拨付护理服务机构。三是开展立体式政策宣传,在209个社区实施电子屏滚动宣传;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室人员发放明白纸上门送政策;加强微博、微信新媒体宣传,让失能人员了解政策,掌握申办流程,选择适合的护理方式和护理机构,使符合条件的居民都能享受长护制度成果。

5、阳光照进心灵,梦想照进现实截至目前,全区256家护理机构组成的长期护理网络(含红岛经济区),其中专护机构3家、院护机构9家、家护机构45家(其中有6家同时具备院护资质),巡护机构250家(含205家社区卫生室),实现了长期护理服务的全覆盖,3000余名失能失智人员享受到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服务待遇,感受到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带来的温暖,累计支付长护基金9003万元。

 

新型长护制度落地实现了政府服务提效能、医疗机构得发展、家庭个人减负担、长护基金可持续的多方共赢。

 

(责编:曹志  审核:谭鹏鹏)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