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面对面》陕西讯(通讯员 张辉)“刚搬到这里来的时候,有时还怀念过去住的地方,现在每天送完孩子上学,我去搞环卫,媳妇就到社区工厂上班,生活充实了,收入也稳定了,也不想过去的穷日子了。”身着环卫服、手拿扫帚的杨吉宗高兴地说。
杨吉宗是从铁佛寺镇合一村易地搬迁到城关镇中坝安置小区的贫困户,和他一起搬迁来的407户1680人,在易地搬迁政策的惠及下已摆脱贫困,开启了致富奔小康的新生活。
走进中坝安置小区,整齐的安居房错落有致,小区环境洁净整齐,新民风文化墙和绿色植被交相辉映构成乡村文明一条街。两家社区工厂就在社区周边,一条产业致富路连着产业园区。搬迁来的群众在这里辛勤劳作,呈现一片脱分致富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了让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融得进、能致富”,汉阴县城关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易地搬迁安居房+脱贫致富就业路”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针对搬迁群众人数多、就业难的实际,先后在中坝安置小区落成毛绒玩具厂和电子厂,建成猕猴桃产业园区。采取“易地搬迁+就业培训”的方式,实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确保了搬迁群众一户一业和稳定就业。
今年以来,大部分贫困群众实现了“挪穷窝”,城关镇将搬迁群众的脱贫重心放在了“就业路”上,为让贫困户脱真贫,组织搬迁群众“学习一门技能、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先后组织搬迁群众根据个人意愿开展技能培训,利用产业奖补资金加入专业合作社,凭贫困群众个人专长入厂入社入园就业,确保了每户搬迁群众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就业。
“物质生活脱了贫,精神文明跟得上”。针对易地扶贫搬迁来自不同地域,为保证邻里和睦、小区和谐,城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民风建设,通过安置小区群众联谊会、文明新风广场会开展宣传教育,使搬迁群众珍惜安居相识的缘分。通过在安居小区深入推进321乡村治理模式,选举中心户长、楼长,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约四会”,积极开展居民自治,使搬迁群众实现和睦共处,共建幸福家园。
“我们住进了新房子、找到了新工作、学到了新民风,大家在一起生活很开心,我们的日子美着呢。”易地扶贫搬迁户陈宗国高兴地说。
据悉,近年来,汉阴县城关镇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以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为核心,培育和壮大社区工厂、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等经营实体,引导搬迁群众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易地搬迁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目标。
(责编:张海亮 审核:谭鹏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ESG(环境、社会、治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26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
原标题:东方网奚亮:了解基层群众“盼思愿”报道团边采访边记着笔记用脚丈量大地,用眼观察时势,用脑萃取精华......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