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面对面》陕西讯(通讯员 张辉)“以前,养殖的土鸡、猪、羊只能在家口门卖,经常被压价格,拿到城里卖,价钱高一点,但除去运费还是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好了,订单协议一签,有人上门来收,价格也很公道!”提起现在的销售方式,群众很是满意。
地处秦岭南麓的汉阴县城关镇新星村,凭借气候、生态等优势条件,盛产土鸡、山羊、肉牛、生猪、中草药等农副业产品,且该村加工制作香肠、腊肉、杆杆酒等土特产已有百年历史,但由于一直缺少宣传手段和营销途径,大多农副业产品只能在村、镇内销,没能走出深山。新星村遇到的销售困境是城关镇下辖几个地处大山深处山村的缩影,如何让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贫困群体获得脱贫增收机会,曾经是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党建是魂、产业是根”。为破解贫困群众优质农副业特产卖不出去的问题,该镇围绕党建引领扶贫民生工程,积极引进扶贫企业1+1定点帮扶,利用企业的市场优势采取订单生产、统一包装,将当地特色农产品转化成优质商品,走出了“山货进城”的道路。同时,各党支部与企业携手制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计划,确定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优质的品牌产品,让贫困群众与企业实现双赢,打通了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筑巢”引得凤来栖”。在推行党建引领产业扶贫的道路上,该镇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为帮扶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贫困群众提供沟通协商、监督指导、政策咨询、培训生产等“保姆式”服务。多家龙头企业先后与辖区贫困村签订定点帮扶协议,通过“党支部+帮扶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大力推进“绿色生产+订单收购”,使帮扶企业和贫困群众的利益紧紧绑在一起,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农副业生产经营的精准扶贫之路。
近年来,通过生产销售模式的不断升级改造。从群众生产到企业订单收购、销售,已经形成一条完备的生产销售流水线,党组织聘请农业技术人员为贫困群众提供种、养殖培训,合作社为贫困群众提供农副业生产的种子、育苗,企业将产品从农户收购、分拣、称重、包装,打造成特色品牌商品,再统一配送到市、县各餐饮店的消费人群。
养殖土鸡的贫困群众老刘感慨地说“现在只要收成了,打个电话给合作社,很快就会有车上门来收,而且都是当场付现金、不拖欠。所以,我把养殖土鸡的规模也扩大了,又增加了100只,贫困帽子今年就可以摘掉了”。
据悉,随着“党建+X”助力农村产业扶贫模式的大力推进,辖区内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的大批“山货”走出了大山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全镇上下决战脱贫摘帽的动力也更足了。
(责编:张海亮 审核:谭鹏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ESG(环境、社会、治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26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据中国一汽集团官方微信消息,6月27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