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野县:集中供养走出脱贫新路径
时间:2019年07月01日来源:市场报网络版《民声面对面》

《民声面对面》新野讯(通讯员 鲁凯伦针对特困群众数量多、脱贫难的问题,去年以来,新野县把集中供养托养作为脱贫攻坚政府保障的重要方略,作为特殊群体脱贫的兜底之措,积极探索,完善机制,建管并重,优质服务,促进了集中供养托养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目前,2018年以来全县新建立的17所集中供养机构,实现了1104名散养五保贫困人员集中供养,取得了很好的减贫成效。

建立专班,强力推进一是建立专班推进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长牵头的特殊困难群众集中供养托养工作专班,配强领导力量,实施专题谋划、专题调研、专题施策。印发了《新野县特殊困难群众集中供养托养中心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工作时间、工作标准、工作责任,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二是加压增责。把建设高质量的集中托养中心作为一项硬任务,分配到乡镇。各乡镇通过进村入户,登门拜访,实地查看,澄清分散五保及“三重一弱”底数,宣传集中托养的意义。各乡镇根据排查的底数,以文件形式进行了上报,县委、县政府以任务交办会的形式进行了部署,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了集中供养托养中心的建成落地和人员入住。

因地制宜,形式灵活。围绕贫困家庭中的重病人员、重度残疾人、重度精神病人和生活能力较弱人员,精准施策,建立不同模式的托养中心。新野县主要采取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模式、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养模式、“医养结合”集中托管模式、市场化运作的民办养老或公办民营的托养中心等四种模式,破解“三重一弱”群体供养问题。

多策并举,保障到位。一是财力到位。对公办的托养机构,由县财政全额拨付资金,2018年共拨付5800万元,为敬老院的顺利建设提供了财力保障。对村级建立的托养机构,采取政府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一点”、以及项目倾斜的办法,拓宽筹资渠道。管理人员工资由乡镇负责支付,从而解决了村级资金瓶颈问题。二是服务到位。请进来不易,留的住也难,为确保特困群众高高兴兴入住,快快乐乐生活,我县实行人性化管理。筛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深入特困群众家里,采取和风细雨式的说教,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引导转变观念,主动入住。组织相关拟入住人员到集中供养点实地参观,试住体验。免费餐饮看节目,感受外部环境美,感受宾馆化管理,感受服务态度好,感受大家庭的温馨,增强了集中供养点的吸引力。结合入住人员实际,在自愿的基础上,从入住人员中选出身体健康、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院民开发了公益性岗位42个,每月工资200-500元不等。丰富业余生活,不定期组织学生、义工打扫卫生,为入住老人洗脚、理发,开展爱心饺子宴活动,邀请文艺队演出慰问。同时,在入住院民间开展象棋、扑克等比赛活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全力打造宜居养老中心。三是督导到位。县工作专班、县作风办不定期地开展督导暗访活动,围绕入住率、院容院貌、服务质量、生活情况、安全生产、制度建设等检查通报,督查规范化管理日常化。

 

(责编:张海亮 审核:谭鹏鹏)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