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面对面》新野讯(通讯员:薛荣超 鲁凯伦)“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新野县上庄乡把建立扶贫车间作为贫困群众就业的有效途径,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有力举措,积极引进创建了新野华科绳业有限公司上庄乡杨营村扶贫车间,该车间投资30余万元,占地1000平方米,拥有设备16台,主要生产布绳、塑料包装绳等。目前,该车间带动138人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04人,贫困户工人比例达75%。辐射带了周边杨营、老龙镇、康营、王寨、马集5个村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就业。
突出带贫实效引项目。该车间具有“两小两快”(即投资小、风险小、见效快、带动快)特点。一是车间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建设,节约成本;生产原料主要为纺织服装企业的边角废料,成本低。二是加工制作程序简单。主要有两道工序,即手工接绳和机器制绳,就业门槛低,简单易学好操作,特别适合本乡贫困户年迈体弱占比较大的现状,一台机器可带动8-10名贫困户就业。三是产品用途广,销路好,每吨成品常年稳定在7000元左右,产品供不应求,持续稳定带贫能力强。
突出精准帮扶促增收。针对贫困户劳动力现状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因人施策,合理设置就业面岗位。对有完全劳动能力人员提供机器操作工刚问你,已安排16名贫困群众为机器操作工,每人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对部分劳动能力贫困群众不能到车间工作,安排接绳岗位,群众在家都能操作,居家就业。目前已有88名贫困群众从事接绳工作,月收入在1200元左右。
突出机制创新添活力。在车间运行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纽带作用,采用“企业+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华科绳业在各村党支部设立劳务服务站,设立公益岗位1名,主要负责招工和收发原料,对贫困群众上门服务,实现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增收。如康营村的贫困户贺凤参,一人负责13户贫困户的用料送货服务,切实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在就业脱贫过程中“最后一米”的问题。同时,着力激发贫困户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车间根据每月考勤记录,对一月连续工作25天以上的贫困户,发放200元的全勤奖,鼓励多劳多得;对从事手工接绳的贫困户,每斤给予0.15元的劳动补贴,切实增加贫困户参与劳动积极性,实现“志智”双扶目的。
(责编:张海亮 审核:谭鹏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ESG(环境、社会、治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26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
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朱江)据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敏任华......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