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面对面》云南讯(通讯员 邓均书)根据云南省委学习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决定和县委的部署,大关县委教育工委组织全县各校(园)开展“学习西畴精神,忠诚教育事业”活动,2000余名党员教师参加学习活动。
“西畴精神”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弘扬和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代,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核心内容,以“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为新时代内涵的“西畴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共筑民族复兴梦”的真实写照,“西畴精神”不仅体现了西畴人民不甘落后、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更体现了西畴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奋发图强、追赶跨越的精神风貌,是“云南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全省乃至全国贫困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精神内核和强大精神动力,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在新时代的诠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要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教育是学生成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则应学习西畴教师的奉献精神,学习西畴教师的奋斗意识,学习张桂梅老师的教育情怀。
学习西畴教师的奉献精神。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一个平凡的人,只要有奉献之心,就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把毕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把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云南文山西畴县法斗乡的任富堂老师,主动放弃调动到条件好的学校的机会,一直坚守在家乡的乡村小学,将一批一批山沟沟的孩子们送出了大山。他的坚守和奉献,得到了认可和赞扬,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学习西畴教师的奋斗意识。奋斗无止境,奋斗使人进步、奋斗使人快乐、奋斗成就事业。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职业何种年龄,都需要有奋斗精神,并付诸行动。云南文山西畴县兴街镇江龙村的刘超仁老师,退休之后并不像其他人一样在家养花赏鸟、安度晚年,而是选择在花甲之年入党,以身作则助力家乡发展。他51岁从教师岗位退休回到家乡江龙村,为了江龙村群众能脱贫致富,他58岁入党,带领江龙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把昔日贫困的江龙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文明村。刘超仁老师也在2019年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学习张桂梅老师的教育情怀。情怀是人生较高境界,也是对事业的一种态度。作为人民教师,就应当有投身教育的情怀,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在困难面前不动摇、不退缩,想方设法战胜困难,推动工作出成效。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张桂梅老师,为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走出大山、不再贫穷愚昧,她忍着病痛坚持办学,奉献了毕生精力。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精神文明十佳人物”“‘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中国十大教育年度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称号。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正是投身教育情怀的具体体现。
各党总支(支部)书记要求,全体党员教师要认真学习西畴精神,以张桂梅、任富堂、刘超仁和大关王银锋、刘永对、骆福江老师为榜样,学习他们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学习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崇高师德;学习他们心怀大我、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学习他们教育情怀。
大家一致表示,践行新时代“西畴精神”,要以张桂梅、任富堂、刘超仁和大关王银锋、刘永对、骆福江老师为榜样,时刻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结合“三树”和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提升素养、奋发有为,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以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关县委教育工委办
编辑:申圳(实习)
初审:任传坤
终审:邹威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ESG(环境、社会、治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26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
原标题:东方网奚亮:了解基层群众“盼思愿”报道团边采访边记着笔记用脚丈量大地,用眼观察时势,用脑萃取精华......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