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民声面对面:乡村振兴关键在教育(评论)
时间:2021年03月13日来源:民声面对面

《民声面对面》推荐——(作者:蒙世清)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强调要建成教育强国,也同时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基础在于乡村人口振兴,人口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教育的振兴。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于培养人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农民素质高低,决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而农民素质的高低,则取决于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就是要努力为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改变乡村落后面貌,首先要培养一代高素质新型农民,阻断乡村贫困代际传递。因此,让乡村贫困地区的孩子接 受良好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乡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聚焦农民素质,培养新一代高素质新型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有的题中之义,教育系统责无旁贷。

聚焦"人"的因素,教育应首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抓住"立德树人"的核心,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当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要全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学生作为一个人本身,能够得到身体、心理和智力的全面健康发展,并符合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方法上,通过统筹协调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把优良道德品格的养成作为农村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底色。

农村落后的关键是教育发展滞后

乡村振兴,是针对现阶段农业农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中的短板而言的。相较于工业,农业落后最突出的是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相较于城市,农村落后最关键的是教育发展滞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革导致人才资源单向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制度,让农村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国现代化事业起步晚、底子薄、资源少,只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大城市,并且以农业积累源源不断地投入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从而导致农村区域发展相对滞后。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有部分资源从城市流到农业农村。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城市退休工人到农村参与乡镇企业发展;90年代以后,一些城市工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一些高校与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了一些单项合作计划;近年来,一些城市工商业者到农村流转土地,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等等。但总体来看,这样的资源流动还处于自发阶段,没有形成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引导人才资源从城市有序流向农业农村的战略性规划。

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就要认真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要下大力气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着力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最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发展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振兴乡村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盛,乡村教育必须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为乡村全方面振兴奠定基础。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生态文明等全方面的振兴,是各个部分协同关联、整体部署、协调推进的过程。发展乡村教育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缺失了乡村教育的乡村振兴将是不完备、不完整、不完善、不完美的。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软实力的振兴。

乡村教育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手。文化是乡村的精神根脉与灵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标志。乡村教育作为乡村中的重要文化单元,一直担负着“以文化育”和代际传递的历史使命和功能,它能够复兴、引领、繁荣并创新乡村文化,助力于乡村文明治理和文化振兴。

乡村教育是乡村人力振兴的重要源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人及人的现代化所蕴藏的强大乡村人力资本。乡村教育是积累乡村人力资本的重要载体,它能够优化提升乡村人力资本存量,释放农民的人力资本潜能,造就具有乡村文化知识、富有乡村情怀的乡土人才,进而以人才支撑的形式强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快乡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教育是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百姓幸福的千秋伟业,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办好服务乡村的各级各类教育

第一是重视学前教育,为乡村未来育苗。学前教育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关系乡村社会发展稳定。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和建设,学前教育发展迅速、成效显着,但是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差距仍然很大。“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各地要充分考虑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应对学前教育需求高峰方案。”因此,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乡村学前教育,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让学前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享有优质教育,既是儿童家庭的期望,也是乡村发展的希望。关注山里的孩子,就是关注乡村发展的明天;重视山里的教育,就托起了乡村未来的希望。

第二是凸义务础教育,为乡村发展奠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在乡村人口减少的背景下,学校需要适当集中,通过适当集中,学校可以保持在相对合理的规模,从而避免学校被撤销。交通的便利使学校的辐射半径扩大。过去农村的孩子要靠步行甚至爬山路去上学,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已建起通村公路,如果配备校车等公共交通设施,学生就可以到相对远一些的地方去上学,这为学校的适当集中提供了可行性。要改变乡村学校的布局,达到相对集中的目的,需要合理规划和提供相应的财力支持。应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分布,制定不同的规划。比如在人口稠密和交通便利地区,可以适当扩大学校规模,增加学校的集中度;在人口稀少和交通不便的地区,学校的规模可以适当缩小。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可能要打破行政界线,这也需要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政府的教育投入也要向乡村倾斜。在人口稀少的乡村地区,教育成本相应增加,为了保持教育公平,政府需要对乡村教育有更高的投入。人口的密度和人均教育投入应该成负相关,越是人口稀少的地区,越需要更高的人均教育投入。

第三是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扶持和办好必要的农村普通高中。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积极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有序衔接,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第四是强化中职教育,为乡村致富谋技。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结束后,一部分孩子因多种原因没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若不能进行有效的继续学习,将产生诸多社会问题。让这些孩子进入中职学校,扎扎实实学好一门技能,日后便能成为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框架下,要努力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当前,国家大力支持中职教育,并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成效显着,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追求高学历的热度不减,导致中职教育生源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完善职教体系,实施订单培养,实现按需就业,让中职教育成为众多学生学业发展与改变命运的重要选择,成为家业兴旺、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是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

第一是进一步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没有乡村教师的坚守和素质的不断提升,振兴乡村教育的目标将难以实现。着力建设素质过硬的乡村教师队伍,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和支持力度,是振兴乡村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充分利用好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加大紧缺学科教师配置,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完善“县管校聘”制度,打破城乡校际壁垒,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持续加大向农村教师倾斜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偏远地区教师福利待遇和完善职称评聘,建立“补偿+激励”的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提升策略,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营造良好的农村教育发展氛围,真正确保农村教师能安心从教、热心从教、精心从教。

第二是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建设经费保障,明确资金分担办法,形成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建设模式。加大农村教育信息化队伍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利用教育资源平台,把最好的教案、最好的网课、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免费提供给薄弱地区、农村地区,让所有师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互联互通,共享教育新理念、新成果。建立城乡共享教育资源平台,最大化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实现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三是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完善农村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开展耕读教育。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供稿:大关县委教育工委办


编辑:李妍(实习)

初审:张海亮

终审:王维静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