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漫谈刘俊坡简牍墨迹研究(专访)
时间:2023年05月03日来源:民声面对面

刘俊坡先生被誉为简牍文化大家,专家认为简牍研究的第一个高峰是王国维罗振玉的《流沙坠简》,这部著作是中国近代最早研究简牍的著作。第二个高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沈尹默、来楚生等艺术家将简牍墨迹运用到所书字体当中形成独特气象。第三个高峰则以刘俊坡先生《中国简书源流典集》(十卷)与《中国简牍书法文化》这两部著作为代表,其中《中国简牍书法文化》中提出了中国书法源头所在新命题,即“简牍母体说”的概念,对简牍文化的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填补了中国简牍墨迹研究的空白,在思维深度和体系建构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在对简牍墨迹系统研究过程中总结出简牍墨迹书写为“夸张绮丽、飘逸潇洒、诡异神奇”十二字特征,并总结出简牍特有的笔法即“简牍八法”。先生做为简牍理论大家探索实践过程中使其书法创作风格独秀自成流派被命名为“俊坡简牍体”。先生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书法创作都自成体系是简牍领域的领军人物。从简牍墨迹源流、文化、美学、知识辞典、技法、学习字帖、实用指南等都有专著出版。推动了简牍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还在创作中注入了当代审美元素,使作品又有了时代感。

漫谈刘俊坡简牍墨迹研究(专访)

先生的作品极具个人审美风格和鲜明的简牍艺术特点,重视书法文化的深厚内涵并将个人的审美理念、美学观点、创作思想及情感皆融入到简牍作品当中,针对简牍特有的那种自由、潇洒、飘逸的书风及字型架构,先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创作使作品不仅充满着古意的纯美更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时代之风。先生的简牍书法作品讲究线条的洁静与含蓄,静美中有大胆自信。有着历史文化的道统,更有着时代所赋予的精神,读之则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反思。作品始终散放着古人那种追求善美的气息与光彩。先致力于简牍墨迹的继承与发展,成为当代简牍文化艺术的代表,他将简牍墨迹与当代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让人们深刻理解简牍的文化价值及简牍墨迹对后世书法的巨大影响。

先生作为学者型艺术家,他是睿智的勤奋的是耐得住寂寞的。从来不受外界的各种杂事干扰,作品透视出深厚的文化内涵甚至美学思考。这从先生的学术专著《中国简牍美学探微》一书可见一斑。先生涉猎的领域较广泛音乐美术诗词等都有研究而且成就卓然,尤其是简牍理论研究与书法创作相辅相成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质朴率真恣肆旷达意趣灵活又不失庄重典雅的书风。

漫谈刘俊坡简牍墨迹研究(专访)

简牍墨迹由于出土较晚,人们认识上还不全面,甚至有些书家对简牍墨迹理解还不够深入,其较之于刻石帛帖已经不是一个认知上的问题,而应提到一定的高度上敬畏的看待古人那种具有理性的自由书写。先生基于简牍墨迹的历史文化底蕴,书法作品技法上可谓结体天成笔法奇特用墨浑然,行笔徐疾有度体现出风神与意韵率意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弊,收放自如方圆兼用标新立异展示着简牍墨迹绮丽多姿的景象。简牍墨迹中含盖的篆隶楷草行等诸多书体的初始元素,先生提出简牍墨迹“母体说”的槪念是有一定依据的,其开创了前无古人的雅致秀逸静溢善美的简牍书风,在艺术界独树一帜。

俊坡先生以独特的文化视野,缜密的哲学思辨,细腻的美学重构开创了简牍墨迹探索与研究的新路径,构建了简牍书法的新世界。其作品本质上源于战国秦汉墨迹中蕴含的古典文化精神,尤其是楚简中总结出的柳叶法、飘带法、蝌蚪法运用的极为精熟巧妙,一种取法自然万有的真实写照,驾驭笔法及自己审美的理念。从传统文化无尽的宝藏中汲取自信的理性实践,假以当代审美文化的追寻使理论又引导着书法创作进入了新领域。

漫谈刘俊坡简牍墨迹研究(专访)

俊坡先生在研究简牍墨迹时始终从书法艺术演化与字体演变两个方面考虑。因为这两者有时互为一体有时互相促进共同演进。艺术的构形与本体直接来源于简牍墨迹中的原造型,而原造型在时空的运用过程中又不断根据日常事务状态下书写的境况而改变着,进而形成了一系列书体。先生通过简牍墨迹对书体演化与字体演变中时间空间相互交织中形成的感性形式进行理性的整理,并把形式和内在的有机关联维系起来形成艺术上的自觉。故而先生独特的笔韵给人们唤起了心灵的遐想,让简牍书法艺术凭添了灵性的光焰。在这样的妙契之下先生飘逸隽永的书法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仰,感染着人们的思绪,凸显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激越情感。

总之,俊坡先生的简牍作品在审美维度上把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传统经典艺术相融合,通过其特有的“简牍八法”的应用,使简牍书法异彩纷呈若日灿烂。在思想维度上又把简牍墨迹中的汉字(演化中的汉字)进行了符号化的提练,通过哲学的文化的情感的思辨使自己的艺术世界走向辽远。在艺术家主体方面先生的文化内涵在当今艺术家中是不多见的,在探索文化与艺术的关系方面,强调没有真正的文化作载体艺术则没有生命。


作者:顿子斌

审核:谭清官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