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补好人生“必修课”|志愿者泉玮战疫笔记
时间:2022年04月27日来源:民声面对面

《民声面对面》推荐——(作者:泉玮)转眼间疫情已经拉扯了近三年时间,贯穿了我本科第四年的美国留学、全部的新加坡研究生生涯,以及我工作的第一年时光。遥想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国内疫情突发,并在全国蔓延,我每天不停的刷着各种新闻信息,心中满是惦念。在朋友圈中看着各位昔日的朋友、同学们纷纷化身“大白”,抗击疫情,我心中满是钦佩与羡慕。钦佩他们投身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也羡慕他们直面疫情的勇气。

有人说,志愿服务这门课程,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就是导师、与人为善就是课程内容、心灵就是主考官。这门课程的优劣与否,并没有影响自己的学业成绩,但谁说这不是人生必修课呢?

我认为,没有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对于一名青年党员的一生来说,是不完整的。那时我就在想,远在千里之外,我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在这关键时刻,怎么做才能补上这一堂人生的必修课呢?

补好人生“必修课”|志愿者泉玮战疫笔记

作为学院“3+1”项目里面的一员,我在辅导员陈怀祥老师的鼓励下,承担起了我们国际班50余名学生的组织工作,担任食品学院国际班海外党小组组长,配合国内学校学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讲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中国故事”、讴歌“逆行者”生动事迹,充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为下一级即将出国的同学们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在特殊时期为他们的留学路提供支持与关怀;组织同学们共同录制抗疫宣传片,为祖国、为学校、为学弟学妹们,送上我们最真挚的关心和祝福。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在剪辑视频的时候,我特地选用了我当时最喜欢的曲子《城南花已开》,那是当时身处异国的我最喜欢的一首曲子,是那么温暖,充满生命的力量。我期盼着,期盼着待到春来的时候,疫情能够过去,能够再回到我的母校,漫步在南校的樱花树下,与老师、同学们无忧无虑的畅聊。

2020年初,美国疫情以更迅捷的速度和更肆无忌惮的姿态横扫了全美。当然,最让我震惊的是周围的“老外”面对疫情的态度。用现在流行的词形容,叫做“摆烂”。我至今仍记得,宿舍里所有的美国人在得知学校因为疫情停止上课后的兴奋。他们激动的邀请我参加庆祝派对,尽管我努力向他们讲解着新冠病毒的传染力和预防的重要,他们却依然不为所动。最终我也只好淡然一笑,婉拒了他们的邀请。而那时的我们,也从忧心国内变成了“人人自危”,我们面临的是无组织的防控、更紧缺的物资、更深的恐惧。我甚至也曾和许许多多留学生一样,萌生了退学回家的念头,只想着赶快回到从不放弃任何一人的祖国,才能心安。但是冷静下来后,想想自己距离毕业也只剩下几个月时间,还是选择了咬牙坚持。同学之间的温情,学校、老师还有家人的关怀惦念,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力量。我开始积极对接学院,对接美国大使馆的老师,了解国内动态信息,筹备解决物资需求。同时积极团结班委和党员,关怀好项目里的每个同学,做到不允许一人掉队。没想到,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在我们以为终于可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时候,更大的困难出现了。因为国外严峻的疫情,国内航线一批又一批的熔断,航班一批又一批的取消,很多同学包括我在内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回不去了。我们一遍遍的打着客服电话,时时刻刻盯着航班改签动态,改签成功后一边每天做好健康汇报,一边祈祷着航班千万不要取消。

在长达一个月的提心吊胆中,我如愿登上了回国的飞机,我们终于“熬”到回国了。是的,是“熬”到回国。对我和我的同学们来说,那是一段极为煎熬的时光。回到祖国,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安全,意味着精神上的归属,意味着不会被放弃。当飞机落地广州白云机场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放松。

就这样,在仿佛是“逃难”一般的故事中,我的大学生涯结束了。因为学校的防疫政策,最终我还是没能回到母校拍一张樱花树下的毕业照。虽说只是在线上参与了学院的毕业典礼,但大家在遗憾之余,更多的还是对老师、对学校的感激,感谢他们在疫情期间给予我们的慰藉和希望。

补好人生“必修课”|志愿者泉玮战疫笔记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生生活十分忙碌。整日夹杂在实验、上课和各种笔试面试中的我,来不及多想就毕业了。回国前夕,新加坡又爆发了“印度变异毒株”的新一轮传播,好在这一次有惊无险,我顺利回国工作。

在国外经历了两场“战疫”的我,尽管面对着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转变,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安全感和充实感。去年九月,公司举办了“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一个又一个先进案例分享中,我的心绪再一次被拉扯到了美国回国前夕,我与案例中的一个又一个留学生、海外华人的故事产生了强烈共鸣,泪水再也无法抑制。而这次报告会,又激起了我内心的遗憾,没有亲身参与到国内抗疫志愿工作的遗憾。因为我一直觉得,对于一名青年党员来说,没有参加过国内的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就像一堂必修课没有完成一样,更何况我还是在以服务客户为核心的太平洋保险公司。

       三月中旬开始,上海疫情渐渐严峻。因为对志愿服务的“执着”,每一个能参与到抗疫的机会,我都没有放过。在公司党委的号召下,我主动加入了公司的防疫突击队,时刻准备着参与到防疫工作中。居家工作后,我在线上进行了党员报道,并在当晚,主动到居委会进行了登记报到,并从报道的第二天开始,全程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成为“大白”的那一刻,我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清晰,还有着能够亲身参与到防疫志愿工作的自豪和骄傲。而当我真正参与进来的时候,才深感基层防疫压力之重。在这个有着3000多名居民的小区内,很多活动靠志愿者组织:全员核酸排查、大门外卖快递管理、小区巡查工作等等。小区居民中老人居多,志愿者的队伍略显单薄,看似轻松的工作,实则一点都不简单:如全员核酸要早上五六点集合逐户通知,疫情在家待久了,住户难免会有情绪,有的不带口罩、有的拒不出门、有的甚至恶语相向;如管理物资时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单团购物品,一趟一趟来回搬运时防护服内的高温让人眩晕;在忙碌一天后还要克服疲惫投入到流调信息录入工作……一项一项,都得从严、从紧、从细、从实,容不得半点疏漏,许多时候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当然,在志愿服务的时候也有很多温情时刻,让我难以忘怀:比如水果店的老板会为“大白”免费捎带一些水果、小区物业会督促我们注意吃饭休息、上门收取抗原检测材料的时候住户写的感激之语…这些关怀和感激鼓励着我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志愿服务。

补好人生“必修课”|志愿者泉玮战疫笔记

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履行好自己作为青年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封控时“足不出户”、检测时“不漏一人”。在这个我刚搬来不足一个月、甚至之前一个人都不认识的小区中,志愿服务和小区团购让我认识到了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邻居,大家彼此相互分享、相互鼓励。

战疫攻坚,每个人都是城市尽早恢复如常的“螺丝钉”,都可以传递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冲锋在前”永远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时刻铭记这段经历,更加坚定内心的责任与使命感,无论在哪里,无论在哪一个社区、哪一条街巷、哪一栋楼宇,我都将尽心尽责、服从指挥、助力战疫。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让我们一起守“沪”,共盼春来!

这一仗,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

(作者简介:泉玮,山东日照人,中共党员,本科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先后担任西农食品学院团工委副书记、校学生会副秘书长等职,现就职于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


编辑:曹绍燕

初审:张海亮

终审:王维静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监督电话:010-6462033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2002456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