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面对面》云南讯(通讯员 石小芳)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群众脱贫不仅关系着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然而,当前贫困群众却普遍存在等“位”来的状况。因此,只有破解等“位”来的难题,才能让群众有未来。
诸多贫困群众为何会有等未来的情况?值得深思。首先,与群众的惰性思维有关。其次,政府大力扶持,甚至有的地方为脱贫出台各种无底线的慧民政策造成贫困群众“放飞自我”的心态,形成一种“要懒懒到住,政府好帮助”的扭曲思想,而忽视自身的建设发展。这些因素导致一部分贫困群众在等“位来”,最终丢了“未来”,因此,改变当前贫困群众“等位来”的脱贫思想,主动“找未来”迫在眉睫。
转变群众思维。我县发展三大产业促脱贫政策的提出,全县各乡镇村社纷纷响应,产业促脱贫口号十分响亮。然而,三大产业在全县统筹发展的大环境下却遭遇“人民群众不支持不理解,土地征收困难。”的问题,尤其是针对肉牛发展工作。之所以出现此类现象,一方面是肉牛的生长周期较长,收益慢,投资高;另一方面是贫困群众一直以来种植作物养猪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本质上是群众惰性思维,认为有困难政府会帮助,眼界不开阔,思想认识不够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我县脱贫攻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面临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对于贫困群众自身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面对当前贫困群众错位的思想认识,政府和驻村队员要带领村社工作者加强舆论宣传,向贫困群众介绍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改变群众懒惰成性、不切实际的小农思想,倡导贫困群众通过发展实现自身脱贫致富。
改善发展战略。要想获得群众认可和支持,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能一促而就,要立足实际,让人民群众觉得我们靠得住,能致富。以党建引领带动产业脱贫。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降低风险,规避风险,让群众乐于接受。以政府职能推动,立足自身实际,大力推进各项产业发展,增强群众信心。短期产业发展迅速,带动大产业的发展,让群众对政府的决策和产业的发展不抱有怀疑的态度。事实上,我国有部分地区产业发展环境欠佳。如:不立足于自身实际、发展单一产业收效慢、盲目投资发展产业行为,不仅导致群众收入降低,加大群众经济困难,这对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不利,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群众不愿尝试发展产业,抱着饿不死的心态生活,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实地勘察工作,确保地区发展符合实际等各种发展政策全面落实。同时,发挥驻村干部、村社工作者等进行督促,切实为群众脱贫提供更有效的方针战略。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面对当前贫困的难题,广大贫困群众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定位,才能拥有未来。除此之外,政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创新发展产业模式等方面也需及时跟进,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便利条件。
供稿:盐津县委组织部
责编:毛 伟
初审:任传坤
终审:邹威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ESG(环境、社会、治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26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
图为管跃庆(右二)在广西建工集团一安公司督察安全生产工作。资料照片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管理的国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