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野县五星镇推行党建“双加”模式 促进“两业”融合发展
时间:2019年08月06日来源:市场报网络版《民声面对面》

《民声面对面》山西讯(通讯员 蔡红今年来,新野县五星镇围绕产业和就业两大脱贫举措,紧紧依托带贫主体和龙头企业 ,采取“新农主体/龙头企业+村党支部+贫困户”的“三加”模式,大力转变干部作风,推进产业就业融合发展,精准对接贫困户劳力状况和就业技能,稳步开展产业扶贫基地和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和发展动能。

  推进产业就业融合发展。紧密结合志智双扶和产业就业实际,利用农民学校、“雨露计划”等,对贫困户进行就业技能、农业技术等岗位培训,在此基础上,利用产业扶贫基地和就业扶贫车间,搭建贫困户学习实用技能的实践平台,使贫困户深度参与到产业链、就业链中来。目前,全镇7个带贫新农主体均由村支部书记牵头创办,通过两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展了贫困户收益渠道。

  落实两业发展政策保障。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政策资源,落实小额贷款、以奖代补、到户增收等多种帮扶举措,探索建立土地租赁、劳务用工、入股经营等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自我创业的积极性,既促进了农业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带贫企业的规模壮大,也进一步拓宽了贫困户的稳定增收途径。2018年,我镇共补贴外出务工人员近200人,发入补贴资金18万余元;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基地务工300多人,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以上;通过就业扶贫车间务工56人,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

  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以村支部为核心,发挥“新农主体/龙头企业+村党支部+贫困户”的党建引领作用,一个带贫主体建立一个产业扶贫基地,一个龙头企业建立一个就业扶贫车间,适度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深加工渠道,实现“产业长期有效益、脱贫长期有保障”。全镇7个带贫主体和6个扶贫车间,通过劳务就业、入股经营等方式,链接群众700多户,兴建以廖楼为中心的千亩中草药生产基地、以马庄为中心的万棚食用菌种植基地等产业扶贫基地7个,兴办毕记坊食品、新锋无纺布、车缝工艺、慧安香业等就业扶贫车间6个。

五星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干部作风转变为突破,以产业就业为依托,按照“全域规划、两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在深化带贫富民机制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使更多的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一二三产业上实现了稳定增收。

 

(责编:张海亮  审核:谭鹏鹏)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