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源浚者流长 根深者叶茂
时间:2019年09月12日来源:人民网

源浚者流长 根深者叶茂

在善洲林场杨善洲墓前宣誓的学员。(杨善洲干部学院供图)

滇西保山,是杨善洲精神的发源地,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家乡,也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

近年来,保山市依托艾思奇大众哲学思想、滇西抗战精神和杨善洲精神,建成了以杨善洲干部学院为核心和统领,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支撑,辐射全市5个县(市、区)、 28个现场教学点的“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

“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机协调,重点开展党性修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方面的培训。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将保山市的干部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为保山市的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丰沛的精神滋养。

源浚者流长 根深者叶茂

艾思奇故居。(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供图)

源浚者流长 根深者叶茂

艾思奇大众哲学讲堂。(人民网 符皓 摄)

在“艾思奇大众哲学讲堂”领悟求真务实

艾思奇故居位于腾冲市和顺古镇水堆村。走进艾思奇故居大门,只见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内,从屋舍的结构设计,到楹联匾额的诗词摘录,处处流露出崇文重教的家风遗存。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理论研究者、宣传者,艾思奇的一本《大众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为传承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思想,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将艾思奇故居作为保山“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的教学点,并于2016年底在艾思奇故居二楼开设了“艾思奇大众哲学讲堂”。在一些重大会议、活动召开节点,以及各类主题培训班培训期间,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到此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从西南边陲和顺古镇走出的艾思奇,他的大众哲学思想缘何能影响全中国?”8年前初到和顺镇政府工作时,寸晓毅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在“艾思奇大众哲学讲堂”的学习过程中,在阅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基础上,通过深入浅出的课堂教学培训,寸晓毅逐渐领悟到:艾思奇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的哲学实践,其精神不仅是一种理论探索,更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见贤思齐,在艾思奇家乡工作,我更应该秉承他的精神遗产,坚持求真务实,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耐心听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如今,36岁的寸晓毅担任着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站在艾思奇故居大门前,和顺古镇草木葱茏的自然景观、古朴典雅的村社民居尽收眼底,守着艾思奇故居的这座精神遗产,寸晓毅对传承发扬艾思奇精神有了新的思考。

据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副院长王晓锦介绍,2017年至今,“艾思奇大众哲学讲堂”先后组织了各类培训班150多个,培训学员9846人。

源浚者流长 根深者叶茂

松山远征军雕塑群。(尹磊 摄)

源浚者流长 根深者叶茂

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人民网 符皓 摄)

在滇西抗战的历史沉思中坚定“四个自信”

松山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守到战略反攻的转折点。中国军民以惨烈的代价,歼灭日军3000多人。

爆破壕、道人坪子、肉搏山战场……青松掩映下,一个个松山战役的遗址,依稀可见当年收复失地时的惨烈悲壮。

402座姿态各异的远征军雕塑,矗立山巅,铭刻着众志成城、视死如归的民族气概。

巍巍松山,成为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2015年9月,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在松山建成,与“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内的腾冲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等教学点联动,通过开展现场教学、影像教学、学员论坛等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信和爱国热情。

今年7月26日至29日,龙陵县组织全县年轻党员干部,在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举行了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32岁的腊勐镇党办负责人尹海波参加了培训。

“本来像这样年纪的小孩,应该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在父母身边撒娇,但在山河破碎、民族危机时刻,他们瘦小的身躯却成为了民族的脊梁,担负起了救国存亡的重责。”在远征军雕塑群开展的现场教学中,望着雕塑里的娃娃兵方阵,当听到解说员讲到远征军中最小的军人只有13岁时,尹海波的泪水夺目而出。在感动之余,尹海波也认识到:“一个国家只有强大才能不受外辱”。

“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史,各个党派为救国进行了不同道路的探索,为什么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抚今追昔,尹海波陷入沉思。

“平时学习都是来自书本,在松山的现场体验教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如今,在基层党建的工作岗位上,尹海波信念坚定,对岗位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据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主任朱招美介绍,4年来,基地共承接和举办各类教育培训班1576期,培训学员47024人次。

源浚者流长 根深者叶茂

杨善洲故居。(人民网 符皓 摄)

踏着杨善洲老书记的足迹前行

走进善洲林场,一阵风吹过后,绿海松涛便沙沙作响,像在诉说着杨善洲扎根施甸县大亮山22年、让5.6万亩荒山变青山的不朽功绩。

斯人已逝,高山仰止。为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2014年12月,规划占地面积131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杨善洲干部学院在善洲林场落成,能同时满足300人学习培训。

作为“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的核心和统领,杨善洲干部学院以善洲林场为根据地,整合杨善洲故居、杨善洲蹲点搞试验田的北汉庄等杨善洲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形成了14个现场教学点,通过现场教学、亲历者现身讲述等方式,开展以杨善洲精神为主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9月5日,在善洲林场的杨善洲墓园前,36岁的保山市委编办副主任郑梅艳与来自全市各编办系统的党员干部一道,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洪亮的宣誓声音响彻林场上空。

这已是郑梅艳第4次到此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

为期2天的“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主题教育培训班举办期间,在课堂学习之余,郑梅艳与同事身着军绿色上衣和深蓝色裤子,徒步善洲林场,寻觅杨善洲22年植树造林、让荒山变青山的精神印记。

“善洲老书记善于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心系群众的公仆意识、廉洁奉公道德操守,是我们保山干部群众的精神财富,每次学习后都深受鼓舞。”走在善洲林场的小道上,尽管已经满头大汗,一说起学习体会,郑梅艳就来了劲。

“传承杨善洲精神,要从娃娃抓起。”郑梅艳表示,除单位组织的培训外,平时周末只要有时间,都会带着孩子到林场来,让孩子接受杨善洲精神的洗礼。

杨善洲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李亚林介绍,截至2019年6月30日,学院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813期,培训学员10.05万人,学员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机关。学院也于2019年4月入选中央组织部发布的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

倒在下乡扶贫、抢险救援一线的郭彩廷,龙川江中勇救3人的农村党员何永云,心系群众的社区民警杨德忠……在“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厚植的精神沃土培育下,无私奉献、忠诚履职的英雄楷模事迹不断在保山上演。

“保山是英雄辈出,楷模涌现的地方。”9月6日,保山市召开“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主题新闻发布会,保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云怡如是说。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