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齐家滨:领导干部要做新时代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时间:2019年07月15日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新时代知行合一的思想内涵,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新时代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一、新时代“知行合一”的理论渊源和时代意义

   新时代“知行合一”的孕育、发展,始终与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相生相承,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内在相通,与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共进共行。

  (一)“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知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知行关系”在中国历史上研究论述颇多。“知行合一”说最早出自宋元之际儒学家金履祥所著《论语集注考证》:“圣贤先觉之人,知而能之,知行合一,后觉所以效之。”意思是说,先知先觉的圣贤,知而能行,思想与行为一致,是后知后觉之人效法的榜样。古人的“知”,主要指道德观念、思想意念和事物之理,是一门修心的学问;“行”主要指道德践履,侧重于个人的修身实践。知行关系,就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

  作为哲学命题的“知行合一”,一直贯穿儒学始终,只是在具体论证知行的先后、轻重、主客体时有所偏重,但都认为知行必须统一,并看作为人、为学的根本,否则就谈不上“善”。《尚书》中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左传》中说“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荀子主张“行高于知”,都论及知行难易问题,认为求知重在运用,这说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是重视实践的。孔子说,“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把“言行一致”视为划分君子、小人的重要标准。宋代以后,知行关系的探讨更加深入,程颐提出“知先行后、知难行亦难”,朱熹主张“知行相须”“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总体而言,他们都是在不同层面肯定知与行的统一关系。

  王阳明是知行学说的集大成者,作为其哲学核心的“知行合一”,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他认为知行是一体的,“知行原是两字,说一个工夫”“一念发动就是行”,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二是注重躬行实践、“致良知”。他认为:“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这说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般地讲认识和行为的关系,也不是一般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真正的“知”必须付诸实行,否则就不是“真知”。他提出“致良知”的概念,强调在事上磨炼、在实学中求知,体现了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王阳明在知行说中,阐明“行”是“知”的源泉,主张历事炼心,反对空谈,这对后世进步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影响深远。明清之际,王夫之从唯物论角度阐发知行合一,主张“行可兼知”“知行相资以为用”。孙中山结合当时革命需要,提出“知难行易”“行以求知,因知进行”说,成为从传统知行观到科学知行观的过渡。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知行关系的探讨,还主要在人文道德领域展开,对知行合一的认识,是一种内在的认知、内存的知识。这个阶段的“知”,对个人修身、道德修养具有积极意义,但也都有一定局限性,没有上升为推动社会变革的现实运动。

  (二)“知行合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时,面对大量社会现实问题,认识到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局限性,在之后的哲学思想中更加强调了实践的重要地位。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他认为实践是革命的、批判的活动,是主体的实践。一方面,强调人在认识中有能动性,是“行动着的人”创造世界、创造历史;另一方面,强调认识就在实践中,也就是“知是行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

  马克思明确了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实践活动。他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的进化、对错误理论的批判等,都必须在现实的实践中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实际上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为了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马克思不仅深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而且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后来,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引导马克思主义发展到马克思列宁主义阶段。也正是因为始终立足于社会实践之上,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始终闪耀着真理光芒。

  (三)“知行合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也是“知”与“行”不断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过程中,毛泽东指出,“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进一步解释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930年,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938年,他在六中全会报告《论新阶段》中又说:“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正是基于革命实践和对国情正确认识,毛泽东批评和抛弃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通过和平赎买、合作化等办法,顺利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强调要把“知”和“行”有效结合起来,他常说自己是“实事求是派”,反复强调“拿事实来说话”。面对国家困难,他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针对“两个凡是”束缚,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全党进一步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新时期,他提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摸着石头过河”“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等论断。正是这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解决了党和国家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开创了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事业新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与中国实际结合,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推动了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这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提高。实践证明,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面对不同形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克服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就在于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这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二、“知行合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把“知”与“行”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他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基础上,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开辟了知行合一新境界。

  (一)赋予了“知行合一”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干部队伍实际,进一步深化了“知”“行”及“知行关系”的认识。在“知”上,总书记要求广大干部不仅要知其然,更要上升到思想自觉的高度,做到知其所以然。在“行”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关键在于落实”;强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讲求的是有“实效性”“一以贯之”的行动。在“知行”关系上,更加强调二者的辩证统一,反复强调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只有将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以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二)拓展了“知行合一”时代外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不只是传统文化中立德修身的范畴,而是拓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党建等治国理政实践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

  比如,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在这里,“知”是对共产党誓言、章程、使命任务的认识和了解,而“行”则是对党的无比忠诚、对党章的忠诚实践。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这是共产党人“心学”的基本准则。

  比如,在国家治理方面,主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难的是把思想变成行动”“行动最有说服力”“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他大力倡导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并身体力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变革。

  比如,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知行合一。学习理论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

  比如,在外交方面,面对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挑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等。在G20杭州峰会开幕辞中,他指出二十国集团应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这是马克思国际主义精神的当代体现。

这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把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中,融入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之中。

  (三)传承了“知行合一”中道德修养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道德修养的角度阐述“知行合一”,他吸收了中国古代知行观关于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相统一的观点,把知行合一运用于道德建设之中。比如,强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求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要求青年学生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等。这些思想强调知与行要相互贯通和促进,化知识为德性、化德性为德行,从而使道德修养进一步升华。

  三、在“知行合一”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要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要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最根本的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定向领航。领导干部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新时代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一)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知行合一,做到理论清醒、政治坚定。共产党人讲的政治是知行合一的政治,在讲政治上知行不一,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秦岭违建别墅问题,当地一些领导干部明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依然阳奉阴违、欺上瞒下,这就是“假政治”“假忠诚”,就是政治上的“知行不一”。政治上做到知行合一,就是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灵魂深处的追求,以学原著、悟原理为基本功,打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基础,筑牢理想之基、坚守信仰之根,做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布道者,做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奉献者,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沉。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常学常新,强学强记,学以致用、深学笃用、学用相长,知行合一。

  (二)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知行合一,做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都需要担当,需要发扬斗争精神。“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面对困难,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断突破改革的藩篱、发展的瓶颈、稳定的难题。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任何情况下,都要用铁一样的肩膀担起应该担的担子,当战士不当逃兵,不搞“爱惜羽毛”那一套。

  (三)在站稳人民立场上知行合一,做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时代知行合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为世人敬仰。要自觉向总书记看齐,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加快构建覆盖“人的一生”民生保障网。要牢记初心使命,高看事业,低看权位,把官位当平台,干一番事业,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聚焦重点贫困区域和老弱病残特困群体,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以真心换真心,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在严以修身上知行合一,做到清廉自守、率先垂范。做知行合一的实践者,首先自身要干净,这是“底线”。要经常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检视自己,不断锤炼党性、磨炼心性,把好第一个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要带头端正家风、立好家训,管好家人、处理好家事,使家庭成为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坚强阵地。要牢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的告诫,从心中有“戒”做起,切实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自由账,有权不“任性”、掌权不“妄为”,留一个清清白白的好名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性、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把“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真学、真懂、真信、真做,做新思想的忠诚信仰者、坚定实践者,奋力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加入我们

 

投稿邮箱:newsmdm@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版权所有:民声面对面 法律顾问: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   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76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35号

 

  京ICP备200245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朝220237号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请将电脑显示分辨率调整为最低不低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