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阴:三举措推进就业扶贫提速增效
《民声面对面》陕西讯(通讯员 张辉)连日以来,为确保辖区群众就业有岗、增收有望、致富有道,汉阴县铁佛寺镇认真贯彻各级关于就业扶贫工作部署,坚持转移就业和现地就业两手发力,不断增强辖区群众“造血”致富功能,为实现“就业一人、稳定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移就业一站服务送到岗
“爸、妈,你们不用担心,我已经在机械厂上班了,来了之后先培训,技术要领很简单,两天就学会了,现在给我定的每个月工资3500起步,按计件提成,做的成品多,工资就拿的多。”3月12日,转移务工至江苏常州武进区安圩液压有限公司的隆小林给父母报了平安。
隆小林转移就业的案例,是今年铁佛寺镇推进“春风行动”促进群众外出务工就业的一个缩影。为帮助有意愿外出务工的群众及时就业,该镇与县人社局密切配合,摸排辖区群众转移就业的意愿,联系省外企业劳务需求,及时在本镇组织召开就业扶贫现场推介会,并积极与交通、卫健部门联系,保证外出务工人员“一站式”到岗。
截止目前,该镇组织开展就业扶贫摸底排查13次,外出务工推介会3场,发放各类招聘信息26条。通过现场推介、线上招募,介绍省外劳务公司工作运营模式、企业用工信息及待遇及报名条件,辖区1100余群众完成健康体检,输送至江苏、广东、河北等全国各劳务公司就业。
就近就业搬迁群众不远行
“家里有老人小孩,我们两口子不能都出门打工,不干点啥,家里生活压力又大,刚搬到这里来的时候左右为难。现在好了,毛绒玩具厂开工了,我家离这只需要两分钟路途,每月月底按时发放工资,做的成品件越多,工资就越高,我每个月平均能拿到2600块钱,我再也不用发愁了。”搬迁到四合小区的王大姐说到。
在铁佛寺镇,有一类“出不了门、离不开户、就不了业”的“三不”易地搬迁群众,他们想就业,但就业难。为解决好这类群众的就业问题,铁佛寺镇以搬迁群众“务工不离户、就业不远行”原则,下大力推进社区工厂建设,通过“合作社+社区工厂”搭建的就业平台,实现了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致富的目标。
为保证所有出不了门,但又有意愿就业、具备劳动力的家庭都能实现家门口就业,该镇扎实推进“一社一厂一园区”就业扶贫战略,通过成立合作社、引进社区工厂、建设产业园区,使群众配股入社、进厂务工、进园生产。目前,辖区所有社区工厂、龙头企业已有序复工,十个行政村的产业园区抢抓生产,辖区呈现出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的大好格局。
村内就业公益岗位解难题
“我年龄大了,重体力活干起来力不从心,外出务工已经不好找工作了,现在政府为我们弱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发了公益性岗位,我每天负责打扫村里2公里左右的道路卫生,活不重,每月有600元的工资。”55岁的张学贵是合一村公益性岗位的村组保洁员,提起这个岗位为他带来的利益,他很满意。
根据辖区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文化低、年龄大、劳动力弱、无法外出务工的问题,该镇坚持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益性岗位,作为弱劳动力就业扶贫的重要举措,从以往的“给钱给物”式的输血变“劳动增收”造血,既解决了“等靠要”思想,又提振了群众靠劳动脱贫致富的信心,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据了解,铁佛寺镇公益性岗位包括村内保洁员、公路管护员、森林防护员、河道管理员,这些都是为弱劳动力群众量身打造的“家门口”就业岗位。目前,按照培训上岗、考核绩效的方式发放岗位补贴,共安置200余名建档立卡弱劳动力就业上岗,使弱劳动力的“就业困难户”实现了稳定就业。
责编:毛 伟
初审:任传坤
终审:邹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