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樊集乡:扶贫扶志巧授“渔”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
《民声面对面》河南讯(通讯员 鲁凯伦)2019年7月22日,天气晴朗有点闷热,但是后河村部会议室却是掌声连连。这是后河村每月一次的“荣誉之星”评选的场景,这次出了桩新鲜事:贫困户黄克林被评为了“致富带头之星”。
早年间,黄克林母亲身体不好,两个孩子年幼。本来家底就薄,加上两个孩子逐年长大上学,家里入不敷出,仅靠种4亩薄田养家糊口。外出打工吧,“人生地不熟,不想去”。搞点副业呢,“起早贪黑的,不挣啥钱”。“知足常乐,有口饭吃就行”。
村里人不晓得,黄克林有自己的小算盘:我是贫困户,有政府兜底呢。
黄克林是2016年纳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后河村脱贫攻坚领导责任组认真研究如何实现脱贫,巩固脱贫成效,“帮扶政策再好,最终还是要授人以渔”。脱贫攻坚工作中,脱贫攻坚责任组精准发力,因户施策,至目前已完成减贫任务的78%。但现实中一些贫困户还是爱“鱼”胜过爱“渔”,究其原因“饭来张口省事,自己动手费劲”。
为改变这一顽疾,后河村脱贫责任组几番入户,黄克林却雷打不动。2017年9月的一天,包村干部带着一万元贴息贷款来到了黄克林家中,“孩子都要上初中了,难道你要把穷帽子一直带下去,当成传家宝?”包村干部的话,让黄克林抹不下脸,他自找台阶下,“不是不想致富,只是没啥门口”。“眼下就有一条致富路,种咱们的支柱产业钢葱。”包村干部接过话茬,“这1万元是产业发展资金的政府贴息贷款,只要你肯干,技术有人教,农机帮你买!”“政府这样子待我,我有信心!”,黄克林斩钉截铁的说道。
半年后,黄克林还想打退堂鼓,好在这时樊集乡全面铺开“智志双扶”活动,大家都在挣当致富带头人,黄克林只能“撸起袖子干吧”。随着扶贫夜校的开班,脱贫责任组邀请农技专家、致富能手,讲新技术,说好经验。“从育苗到栽种,手把手的教,这下我更有致富的信心了!”,黄克林说到。
2018年,黄克林所种钢葱卖了将近4万元,尝到甜头的他脱胎换骨,2019年又贷款1万元,扩大种植规模,地里种植的钢葱长的欢喜人,亲朋好友看着眼馋,也纷纷来取经。
在这次的“荣誉之星”评选中,大伙一致把票投给了“后进户黄克林”,当他在台上讲授经验中,黄克林含着眼泪说道:“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致富的信心和勇气,现在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也越来越有盼头、有干劲了!”。
(责编:张海亮 审核:谭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