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面对面——新野县上港乡岗南村因户施策促就业
《民声面对面》河南讯(通讯员 崔国安)面对贫困户就业问题,新野县上港乡岗南村的做法是,因户施策,逐户确定就业措施,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
岗南村现有贫困户14户21人。为让贫困户增收脱贫,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基地+专业社+贫困户”模式,实现了个个就业、努力增收的格局。
一是引进脱贫项目。2016年引进南阳鑫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设成为集生猪繁育、沼气供户、农副产品深加工、生态农业开发、现代农业种植、观光等农牧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基地,为群众尤其是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贫困户陶春南,今年78岁,一直在基地当饲养员,月收入3000元。2018年该村又引进了鑫福源专业合作社,种植蒲公英,加工蒲公英茶。蒲公英每年收获6季,每年的生产加工可以提供就业岗位60名。贫困户钞更地、宋改兰都患有大病,但可以参加轻体力劳动,村支部介绍他们在专业社就业,每月可收入2000多元。
二是专业社全覆盖。支部逐户审核贫困户,将没有技能的户列入重点,整体安排到金果果专业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社员。专业社为农户和贫困户提供种子、农资和农产品回收服务,为种植户提供病虫害防治技术。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岗南村扩大了洋葱、钢葱面积,专业社聘请县农业技术员,及时在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教授农户生产和田间管理技术,促使农户丰产丰收。
三是特长型就业。贫困户刘贵根、钞清海,年轻时做过泥瓦工。随着身体的变差,他们很少参加劳动。支部及时找到他们,讲形势讲就业讲发展前景,认真做思想工作,终于使他们有了劲头,参加建筑施工,月收入3000多元。贫困户陶兴建喜欢养殖,人也勤快,支部结合村情,鼓励他养殖本地羊。他高兴地接受,如今饲养了32只羊,价值近3万元。贫困户刘向虎的母亲李国珍肢体三级残疾,但俭朴勤劳,爱干净整洁,村支部介绍她到乡卫生院做保洁员,月收入1200元。
(责编:张海亮 审核:谭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