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首页 > 乡村振兴 > 浏览文章

新野县五星镇:扶贫车间 解决就业难题

日期:2019年06月17日

民声面对面》新野讯(张素宝)凌晨5点多一大早,家住新野县五星镇黄营村的黄晓5点多就起了床,吃完早餐,送孩子上学,7点多,就到了黄营村新能源扶贫车间上班。

“每天百十来块钱,在这儿能照顾家里,还学会了开铲车,又多掌握了一门技术!”黄晓笑着说。黄晓夫妻二人,上有两个老人赡养,下有三个小孩上学,全家七口人中两人被鉴定为智力三级残疾,经济负担较重,脱贫压力大。

去年5月份,村委会副主任邱旺玉依托自己的碳棒加工厂,建立了黄营村新能源扶贫车间,老邱主动找到黄晓动员他到扶贫车间务工。虽然开出了优厚的待遇,但黄晓却有着自己的顾虑:“以前在外面打工,腿上不小心被钢筋扎住过,什么重活也干不成,去了还不影响人家生产?

“这活儿简单的很,像你收麦子,会装袋子就行!你要是愿意,让铲车师傅教你开铲车,以后出门打工也有个技术,不用再出死力气!”邱旺玉一句话说到了黄晓的心坎里,腿上被钢筋扎住,还不就是卖苦力气、没有一技之长造成的!很快,黄晓就学会了从装料到铲车的全套业务。

“这得益于镇扶贫办建立的劳动力管理台账。”五星镇扶贫办主任谷丰涛说:“通过这个计算机平台,对贫困户的年龄结构、身体状况、技术能力等掌握得一清二楚,有合适的工作岗位,村里会及时为他们介绍务工信息。”

五星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目前像黄晓样,通过“劳动力管理台账”实现外出务工就业、公益岗就业、扶贫车间就业的人员就有八百余人,每户至少1人就业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责编:张海亮  审核:谭鹏鹏)